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左翠霞:心系民族陶艺的中华巧女(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0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不要铺子要艺术

    陶瓷记载奥运史

    从给中小学制作陶瓷壁画开始,到1996年时,左翠霞在北京已有6家陶瓷店铺,收入过百万。“中央电视塔、平安里大街那儿都有店铺,但我最想做的还是陶艺设计与研发。我不适合做商人。”谈到从事多年的陶艺设计,左翠霞始终有一种放不下的情愫,而开店铺,让她天天忙于买进卖出。一次,与几个小孩子的谈话,促使她下定了决心——不要铺子要艺术。

    那天,儿子的同学到家里玩,她问了这些孩子一些问题,但孩子们对景德镇一无所知,更不知道china就是由“瓷器”一词翻译过来的。“景德镇是中国瓷器之都,不了解这些,就谈不上对民族文化和泥与火艺术的理解。我得向孩子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就这样,她以70多万元的价格卖掉了生意渐入佳境的6个店铺,并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到佐特陶瓷艺术中心的建设上。

    “中心刚开业那段时间,一个客人都没有。我打电话给以前有业务联系的学校并且每周打,最终感动了他们。他们来后,一传十,十传百,就把人们吸引来了。”她说,十多年来,中心开展了120场爱国主义教育公益活动,参加人数有150多万人次。其中,参加过历届“佐特杯”活动的中小学生有13万多人次,获奖人数达224人。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当天晚上,她兴奋不已,创作了一幅作品:“龙的传人”瓷盘。后来,她想以奥运会为契机,组织各行各业的人绘制2008幅画作,烧制成陶瓷圆盘,既记录全民迎奥运的过程,又弘扬陶瓷文化。于是,“百年奥运,一脉相承”的活动从小小的马泉营村开始,在全国传递开来。

    搞活动需要钱,但她不是为了钱。有一位海南的老板与她联系,想借活动共同创一点收入。她立即予以拒绝。她说:“不能为了十几万元钱玷污这项活动的纯洁。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山村百姓还是政府官职,每个人都有权利为奥运会绘陶瓷彩绘。”

    于是,她带着团队21次走进奥运工地、走进国旗班等,请科学家、画家、书法家、全国劳模们在白盘上作画。其足迹遍及祖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及110个国家,活动参与人数达35万。其中,既有4岁的孩子,也有106岁的老人,56个民族也在这里再次实现了大团圆。在奥运会开幕当天,她将2008块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缠枝莲为边框装饰的陶瓷圆盘,无偿捐赠给奥组委。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参观后,惊叹不已!

    目前,这件艺术品,已经被北京档案馆收藏,她还获得了刘淇和罗格亲笔签名的收藏证书。

    「对话左翠霞」

    拓展学生视野

    传播陶瓷文化

    记者:您做过工厂技术员,出国挣过美元。创业时因没钱屡受磨难,有钱时又把钱投资到不赚钱的校外教育。做这些抉择时,您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打算?

    左翠霞:一句话,我是有梦想的。从根本上讲,是为发扬光大陶瓷艺术。建陶瓷技术中心,完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认识陶瓷文化、热爱陶瓷文化。

    我现在的梦想,其实是从2001年就开始策划的中国陶瓷大观园的项目。为了这个信念,我目前还在倔强地奔波。我相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记者:您最想让青少年了解的陶瓷知识是什么?

    左翠霞: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陶瓷产品既古老又现代,极具生命力。佐特中心已经把陶瓷手表、陶瓷菜刀、陶瓷电子、医疗、航天高科技陶瓷产品,切入到学生陶瓷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实践,可使学生去掉对泥、火变化的神秘感,增加学习兴趣,发现陶瓷更多的实用性、装饰性、文化艺术性。这样的延伸,可以真正起到科学传播的效果。(赵新政)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