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追梦·我的奋斗】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80后”农民工
——记福建省劳模叶长圳
他是一位农民工,但从事的是蓝宝石单晶的研发、生产、加工工作;他只是一名中专学历的工人,但如今已成长为一家高新科技公司的技术主管……他就是福建(连城)鑫晶精密刚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叶长圳。
“叶长圳虽然是一位农民工,但他也是我们这个世界领先技术团队的重要一员!”鑫晶精密刚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祝平博士向记者介绍道。据了解,公司团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部籽晶温度梯度法(TSTGT)”技术,先后成功突破35、80、150公斤级人造蓝宝石生产技术,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人造蓝宝石生产企业。
刚过而立之年的叶长圳是福建大田县上京镇人。2000年,叶长圳中专毕业后, 辗转在厦门、福州等地企业打工。一个偶然的机遇,他遇上了柳祝平博士及其光电材料研发团队,成为一名操作员。从此,他开始接触蓝宝石单晶的研发工作。如果说是命运的垂青让叶长圳走上了人造蓝宝石加工岗位,那么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则使他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知识型农民工。
“蓝宝石晶体用途广泛,是LED上游衬底的核心材料、导弹整流罩高技术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当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叶长圳说,“企业刚起步时,租的是一处临时小厂房,吃住都在工厂,每月只能领取基本的生活费。”虽然条件艰苦,但叶长圳坚信,蓝宝石这个高科技新材料产业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对中专时学计算机的叶长圳来说,光电新材料技术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他白天上班,晚上放下饭碗又追着柳祝平博士问个不停。有工友问他:“明明是技术人员干的事,你一个农民工,学那玩意儿有啥用!”他说:“干啥就要学啥,咱农民工也要懂技术。”
2009年,叶长圳所在的团队成功研发了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成为国内首个能自主研发蓝宝石晶体生产工艺、制备生产设备的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占领技术制高点后,公司决定在连城县打造全球最大的蓝宝石单晶研发和量产基地,叶长圳被派到连城参与筹建基地。
企业创建初期,为了让实验室技术尽快进入量产,叶长圳24小时都待在厂里,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住在生产线上。虽然离家才2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他去年只在除夕回了一次家,陪父母吃年夜饭。大年初一,他又匆匆赶回公司,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为了工作,我对家人亏欠太多。”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叶长圳才得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当一名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工。如今,叶长圳已被提拔为生产技术主管。他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又先后参与发明了多项专利。
人造蓝宝石在生长炉里长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制约蓝宝石晶体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叶长圳为了摸索出晶体最佳生长温度,把床铺搭在炉子边上,24小时观测记录晶体生长情况,适时调控炉内温度。当一炉晶体经半个多月生长出炉后,他顾不上全身疲乏,立即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与技术人员一起反思生长过程中的心得、问题。经过半年多的反复对比实验,叶长圳不仅突破了晶体量产温度控制的技术,还使35公斤晶体的成长周期缩减了30%,相应的成本也减低了近30%。
创新永无止境。叶长圳率领操作人员通过优化退火工艺,有效降低了晶体开裂,使晶体成品率达80%以上,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蓝宝石衬底加工上,采用特制固着磨料研磨抛光技术,使衬底加工关键设备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大大节约加工成本。一系列大胆的创新举措,使鑫晶公司在与美国和俄罗斯等国际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成本优势。去年,当许多国外光电新材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纷纷倒闭时,鑫晶公司却逆势上扬,实现年产蓝宝石1050颗。
“农民工一样大有作为。”叶长圳的付出得到了肯定,2012年他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又被评为省劳模。
(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中工网通讯员 黄水林 李绍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