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劳模写真】杨衍忠:穿越岩层的“烛光”(图)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虽然人老了,走不动了,但可以给后人做一块铺路石”

【劳模写真】穿越岩层的“烛光”

  6月26日,江西地质勘探局办公大楼9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长长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发黄的地质材料,十几个年轻的同志低着头一页页地整理着,挂在墙上的照片上一位耄耋老人手持放大镜,正在编写地质资料。

  这位老人,是江西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物化探高级工程师杨衍忠,退休后,他用了整整20年编写了近600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找矿文稿,字数相当于6部《红楼梦》。他的一生被业内誉为“穿越岩层的烛光”。

  一

  6月5日。江西省赣州市。

  这里,刚刚结束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捐赠仪式。刚刚去世15天的杨衍忠,生前委托亲人将他编写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信息卡片》和几百张地质图表捐献给国家。这些原始资料,被老人一笔笔记录在日记、旧挂历、书信纸和药品说明书的背面。

  “这是老人一生的结晶,这种信仰、这种坚持,很不容易……我更愿意说,他是‘穿越岩层的烛光’。”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党委书记陈武面色凝重,兀自频频颔首,喃喃自语。

  20年前,杨衍忠提前病退,但当过多年先进的他没有休息,开始整理完善自己工作数十年来积累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卡片。

  “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写字都需要用放大镜看着写。”杨衍忠向他的朋友张祖廉自嘲。

  去家里看他的亲戚和朋友回忆说,他家的壁柜、卧室里的衣柜,还有床下、沙发下,几乎每个角落堆的都是用资料袋装得满满的地质资料、地质图纸和笔记本,一摞一摞整齐地摆放。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完成一项这么大的“工程”?

  他笑了笑说:“也没有人要我去做,是我自己坚持要做的。队上和国家用得着。”

  “我现在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但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了。假若时间允许,我准备在2013年把全套信息卡片编撰完成。”他说,“虽然人老了,走不动了,但还可以给后人做一块铺路石。”

  二

  杨衍忠的家在瑞金市一条老街的巷子里,低矮的房子,潮湿,光线暗淡。

  房间里陈设简单,都是一些旧得不能再旧的家具。

  “我和他结婚50年,印象里他一回家就一直坐在桌子边上,写啊写啊,总是没完没了地写,也不知道他写的什么东西。他也从不和我提起。‘你不懂哟!’我稍一追问,他就这样回答我。”杨衍忠的老伴儿、72岁的胡香娇回忆,她坐在一把藤椅上,不停翻看散落在桌子上的老照片,幽幽叹息。

  窗外,雨声淅沥。在晦暗天光的映照里,老人满脸泪痕,单瘦的肩膀微微战栗。

  在离世前5天,队领导收到了杨衍忠来信。信中他表示将资料献给国家,“估计可提供几百处找矿信息,这次可能是我为地矿事业奉献的最后力量……”(中工网记者 赵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