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世上的事要看得比较平淡,要求不高,没有奢望。”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从医实践,李荣春认为,人一要爱人,二要奉献,三要感恩。“你一定要对别人好,但你一定不要求别人的回报。”
69岁的北京中日医院“老”中医李荣春很年轻,看上去顶多50几岁。以至于记者不由自主地要在老中医的“老”字上加一个引号。“我今年的确已经69岁啦。”被身边人亲近地称作“老太太”的她,很享受别人对自己年轻的称赞。
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她的年轻,不仅表现在外貌上,更体现在她精力和体力的充沛:每天坐诊,从早上8点多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一二点,几乎连厕所都不去,病人多的时候,到饭点儿也顾不上吃,经常是护士帮她从食堂买回来,等看完病人再潦草地吃几口。下午1点半继续门诊,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
69岁的李荣春,从周一到周五,除了周三下午停诊,其余时间,什么时候去找她看病,什么时候她都在。她的门诊量每年过万。
“看病是件非常累人的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把病人救回来,这绝对不是普通脑袋能完成的,不像酒店服务员整天叠被单。”从医40年,李荣春把自己的心血全投在了给人看病这一件事上。
病人找医生看病,主要看疗效。李荣春坚信,凡是她看过的病人,吃过她开的3服药,就一定见效。“正式当医生的前一天,我妈跟我谈了一次话,我一辈子都记着,她讲了两层意思:‘一,不管有钱的、没钱的,有权的、没权的,都要一视同仁;二,病人吃了你开的一服药没效、两服药没效,到第3服药还没效吗?!’母亲的话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让我的病人吃3服药一定见效。”
“生命是很脆弱的,你拉他一把,他就活了;你推他一把,他就死了。现下这种机制下,各行各业的人对官位、利益都看得重了,医生们也想着走行政的路,不仅对外名头好听,而且收入也高,但是让我选择,我还是当医生。我就是想给病人看病,越难治的病我越想治;我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就是想仔仔细细地给病人看病。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人、是生命。”
别看已经69岁了,李荣春走路一般人还是赶不上。“生命特别脆弱,说不行马上就昏过去了,所以我走路特别快。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同时抢救4个病人,对病人,我真的不嫌他脏,如果病人去世了,我会好几天缓不过劲儿来,反复琢磨。”
早在10年前,李荣春就是中日医院第一批有资格开300元特需门诊的专家,但她拒绝了,她的挂号费始终就是14元钱。“几百元钱挂一个号,太贵了。老百姓负担不起。”
退休后,外面的中医门诊邀请她去坐诊,一个号500元,“我才不去呢。能花那么多钱看病的大款,多数是为了保健。而在这儿,什么人都有,都是来治病的。”她说不会为了自己多挣钱而离开医院,“在这儿治一个(病人)就救一个。我最佩服杨绛,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哪儿也不去。”
人一定要追求平淡
李荣春的表现常常出人意料,别人很在意的事到她这儿,常常不放在心上。
14年前,李荣春公派到瑞士医院工作,因为表现出色,瑞士方面挽留她留下来,而且还可以把丈夫女儿一起办出国,病人也留着眼泪挽留她,但是她选择回国,“那里的待遇虽然优厚很多,但却不像北京永远有太阳。钱是需要的,但不是无止境的。”
几年前,李荣春的公婆去世,留给子女好几套房子还有存款,她和丈夫竟然一分钱、一套房子也不要。
医院分房,按资历她两次可以分到12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她却嫌离医院远而放弃,宁肯住在60平方米的老楼房里,“就在医院旁边,5分钟就到了,方便。”
“人啊,傻点好。”李荣春说,人不能贪心,过分的贪心,就有无尽的烦恼。“人一定要追求平淡。《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心情好的人好事多,因为心情愉悦,看到的好事就多,与人为善,以诚待人,每天都是愉快的。”
“昨天一个到我这儿来看病的85岁的老太太,因为房子的问题跟儿子闹得很不愉快,结果老太太一气之下耳聋了。我劝她看开一点,要不把房子干脆捐给国家,这样大家就都清静了,她听了不做声了。其实,现在人的烦恼根源在于私心太重了。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教育必须跟上才行。
“我母亲98岁了,她很平凡,教育我们却不失伟大:第一,长志气,做有用的人;第二,与人为善;第三,实事求是。我妈的一句话我印象特深,‘我的东西谁用都可以。’邻居几十年,没跟别人吵过一次架。
“挣自己的钱过自己的日子。就像我妈说的,‘喝凉水不塞牙就行’。乐趣是自己找的,自己自立,过自己的日子,不用跟别人攀比,无欲无求啊,人就会健康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