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坚持照顾空巢老人
12年如一日不间断
在朝阳区总工会担任副主席期间,陶玉珍一直照顾社区里的一位“空巢”老人范大妈。范大妈有个女儿,但因工作忙,没精力照顾母亲。十几年来,老人领工资,报销药费,陶玉珍全包了。逢年过节,陶玉珍一定带着东西,看望老人。老人病了,陶玉珍帮着联系住院。老人走了,陶玉珍又帮她女儿一起为老人办后事。老人临终前对陶玉珍说:“感谢工会组织对我的关心。”其实,这些都是陶玉珍个人义务为老人做的。从1985年到1997年,持续了12年的时间。
2002年3月,团结湖办事处工委召开“三八”座谈会,会上朝阳医院退休的司堃范护士长介绍了她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成为老年人支柱的事迹。那时已经退休的陶玉珍听了很受感动,主动要求加入,成为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的第一批志愿者,帮着照顾孤寡老人。
那时起,她便成了团结湖居民黄传德的贴心人。黄大妈已82岁,没有儿女,一人独住。和黄大妈结成对子后,陶玉珍每周都抽时间看望或打电话问候。老人病了,陶玉珍买营养品去探望。以至于老人说:“你怎么又买东西,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
2006年3月的一天,团结湖街道三四条社区内76岁的刘福珍老人突发心脏病,儿女们都上班去了,他老伴儿过来敲陶玉珍的家门求助,她二话没说赶紧过去看望、安慰老人,并立即给120打电话。不到五分钟,救护车到了,老人被及时送到朝阳医院急诊室。陶玉珍在医院后跑前跑后,待老人的女儿来了,把老人安排进监护室,她才离开。由于治疗及时,老人住院一个月后出院了,刘家人逢人就说:“多亏了陶玉珍,救了他一命。”
2007年,已近70岁的陶玉珍又结对一位74岁的老人李淑珍,帮着她办理一老一小保险等事宜。2009年春节前,李淑珍突发脑梗,陶玉珍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每次去看望李淑珍,都至少要坐上半个小时,做好她的心理疏导。在物质上,陶玉珍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李淑珍,每次去都要送上食材,都要送上鸡蛋、蔬菜、水果等。大年初四送去热饺子、正月十五送元宵,端午节送去粽子……
在病床前,李淑珍拉着记者的手,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反复的说:“她是好人,她是我的好妹妹,这几年幸亏有她,我离不开她啊。”说着说着早已潸然泪下。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臧金荣、李启秀、孙德纯、陈贵波都在感受着来自陶玉珍的关爱。几十年来,陶玉珍先后给20余位空巢老人送去了温暖。
小小生活日记本
记录社区大民生
在陶玉珍家写字台的抽屉里放着两本日记,一本记录她所照顾的空巢老人的详细情况。打开笔记本,记者看到,对方的姓名、年龄、电话,社保手册号、定点医院等细节都被一一记录。不仅如此,还有详细的每次探望的时间、老人的心情、病情、表情和他们的需要。第二本是楼委会的日记本,作为19号楼楼长的她,详细记录了整个楼4个单元72户200多人的详细情况。比如,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残疾人、低保户、育龄妇女、中小学生,还有出租户、空挂户等。继续看下去,本上还记录了全楼人层出不穷的琐碎事,每一次大小事件的时间、地点、影响或感受。
作为楼长,事情小到不知谁家晾的被单被风刮掉了、老鼠盗洞吵人了、楼道灯泡坏了,大到谁家老伴儿滑倒在厕所、谁家厕所又堵了、阳台渗水了、屋里有煤气味儿了、暖气不热了等,居民都会找到她。陶玉珍能修的修,能买的买,自己不能解决的就找人一起来做,或者向居委会反映。
看到居委会没有血压计,她自己到药店买了一台送了过去。社区的小广场有的地方凹凸不平,老人和小孩容易被绊倒,她看到后,联系人找来沙子和水泥,召集楼里的居民共同修整地面。
在垃圾分类示范阶段,她不顾烈日炎炎,按时坚守垃圾分类的岗位。每年冬季,铲冰扫雪也是她和老伴儿的“规定动作”。2012年的第一场雪,她在扫雪中滑倒,右脚踝骨骨折,被送到医院做手术,打进了8个钢钉固定。在休养了3个多月后,她又开始为社区忙里忙外。
今年9月25日,市、区多位领导同志来到陶玉珍家中看望她,并对她说要向劳模学习。陶玉珍笑着说:“那时心里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但是还感觉到惭愧。因为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还要继续努力,尽职尽责的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多为人民做一些实事、好事。”(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