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没有技术哪能当工人(图)
//www.workercn.cn2015-03-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片枯槁的叶子从阴霾的空中飘荡着坠落,砸到硬实的柏油路上,发出干枯的闷响,衬托出四周的静谧。

  沿工厂大门向厂区纵深处延展的柏油路两边满是枯槁的蔓草,此外站立着一株株高过厂房车间许多的落叶乔木。

  约好15时见面,记者14时50分进得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拉丝成套设备制造分公司大门就看见耿家盛正在开启他所在的“名匠工作室”大门了。

  占地颇为广袤的原昆明重型机器厂已经辉煌不再,昔日的繁盛画面早已黯然退去。

  稍后,耿家盛的几个领导来了,除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谢开龙等几位公司领导外,就是他的直属领导——拉丝设备分公司经理耿家华,耿家华是耿家盛的亲弟弟,也是昆明重工有名的钳工高级技师,耿家盛是耿家华的“下级”,是车间主任。

  虽然拥有“全国劳模”、“车工高级技师”、云南省“兴滇技能人才”和“兴滇技术能手”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耿家盛的收入即使用西部地区的标准衡量,也极为“不堪”,“每月到手的收入就3000元左右。”

  他的高技能在制度性收入上没有体现,“收入不如我弟弟,他是分公司经理,收入比我高。”

  “我每月5500元左右,比二狗高。”比耿家盛小6岁的耿家华是钳工高级技师,不是很正式的场合,他不叫耿家盛“哥哥”,而叫耿家盛的小名“二狗”,“收入方面,我和二狗的高级技师职称都没有优势。”

  “技术工人世家”:耿氏一家五口仨车工俩钳工

  时序进入2014年3月,耿家老爷子,年届80岁的耿鼎躺倒在病床上。

  “到后来,他已经病昏了。”耿家华说,“有一天我去看他,老人躺在病床上,叫我的小名说‘石头,手太痒了,找点东西来给我修修。’我心里很酸楚,病房也没东西可修,就递了一个纸烟盒给他‘修’,‘爸,您就帮我修修这个烟盒。’他接过烟盒就左看右看,仔细打量后就开始动手‘修’。过了几天后,他把烟盒递给我,‘石头,修好了。’要我再找点工件给他修,我递给他一个魔方……”

  讲述这个故事,耿家华心里的酸楚通过晶莹的泪光流淌出来。

  3月18日,这位一辈子投身车工技术的老人,抛下他最后的“作品”驾鹤西去。

  耿鼎在1989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距他1959年从部队复员到昆重当技术工人正好30年,老人在昆重工作30多年先后获得了400多项生产技术发明,“他有15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3项是全国水平。”

  16年后的2005年,耿鼎的二儿子耿家盛在昆重工作整20年又5个月后殊途同归,亦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但耿家盛取得这个荣誉的时间比父亲早了10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哲理于斯可见。

  以上这段文字揭示了耿家阖室皆有钻研技术的“家风”。

  昆重企业文化部宣传干事方行欧说,“以前老耿健在的时候,他们一家挺有意思,儿子白天工作中遇到问题,带回家在饭桌上一家人探讨,吃饭时间没探讨完,饭后接着探讨。”

  “我们家,父亲大哥和我是车工,母亲和弟弟是钳工,我们工作中有问题,总是全家探讨,各抒己见,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老方的说法得到了耿家盛的证实。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