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石顺莲:“绣”出苗家好生活

——记省劳模、花垣县十八洞村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顺莲

记者 张仁贵
2019-05-16 10:54:37

  今年65岁的石顺莲和20多个“绣娘”围坐在一起,指尖飞舞,飞针走线,没过多久,绣布上的花鸟虫鱼便跃然“布”上。5月8日,记者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石顺莲老人家的“绣工房”见到了这一幕。

  石顺莲是省劳模、花垣县十八洞村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她的带领下,该村的数十个“绣娘”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过去的致富路子。

  十八洞村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时,石顺莲敏锐意识到,十八洞村改变贫困面貌的希望到来了。第二年,年满60岁的她从村支书的位子上退下来。虽然“人”退下来了,但当了18年村支书的她为村民服务的“心”依然闲不下来。她决定带领村里的妇女做“苗绣”产业致富。“我们不能全靠政府,更要靠自己努力,实现脱贫梦想。”石顺莲说,花垣县的“苗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留守妇女多,闲置劳动力足,姐妹们针线功夫非常精细,有人才优势。

  2014年5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石顺莲把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很多村民却并不把这个当回事,有的甚至说风凉话:“村支书不当了,不在家里享清福偏要折腾什么绣花,难道绣个花还能卖到钱?”就连石顺莲的家人也不支持她做“苗绣”。但她却认准了发展苗绣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特色产业。“苗绣是苗家女儿必备的手艺,我12岁就开始跟着婆婆(湘西话是奶奶的意思)学绣花了,直到22岁出嫁。”石顺莲说,她要把苗绣工艺发扬光大,也要带领村里的妇女“绣”出美好生活。于是,家里的三间瓦房被石顺莲当作了苗绣“工房”。

  在各级相关部门支持下,合作社积极组织培训,主动对接高校、企业。如今,已培养熟练绣工54名,“绣娘”们的平均年龄50岁。

  这些“绣娘”每月坐在家里就能拿到近千元的工资。没事做的时候她们就在产业合作社做小工,每天也能赚到六七十元钱。“绣娘”们赚到钱后,腰杆直了,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绣娘”吴美金说,去年靠绣苗绣收入有1万多元。“没想到还能在家一边带孙一边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村里的一些妇女也重拾绣花针,10多名多年打工在外的村民,看到苗绣前景不错,也纷纷返乡加入了苗绣合作社。

  石顺莲又积极奔走,与湖南工业大学、中车株机签订《十八洞苗绣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协议书》。三方将合作建立非遗扶贫苗绣车间,并签订5年苗绣采购计划。十八洞苗绣作为高端商务礼品,与高铁这张中国名片一起,走向世界。

  “原来我们只会绣花鸟,为了学习绣火车头,湖南工业大学帮我们培训了12名‘绣娘’。”去年,中车株机公司,向合作社下了10万元订单,订购了7幅火车头图案和75个包包的苗绣作品。

  村民致富了,石顺莲还想着把苗绣工艺传承下去。为了传承这一民族文化,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我们现在就是订单还不够多,要是有足够多的订单,就能留住年轻人。”石顺莲说。

  今年13岁的孙女在奶奶的影响下,也对苗绣产生了兴趣。石顺莲就开始教孙女苗绣工艺。孙女从12岁起,每天做完作业就跟着奶奶学苗绣。

来源: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老电影修复师:静默的光影“补”手

    几年前,李冉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时,感动之余颇有共鸣。因为,她的工作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电影频道修复老电影。每天,她和她的修复团队一帧一帧地给那些有损伤的老电影拭去岁月斑驳,进行美颜驻容,除了技术之外,比拼的也是那样一份耐力与坚守。

  • 巩俐亮相第72届戛纳电影节红毯

    5月14日晚7点,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国际著名影星巩俐在红毯上亮相,这也是她第18次踏上戛纳电影节的舞台。巩俐的戛纳之旅,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走过了近三十年。戛纳电影节将授予巩俐“跃动她影”(Women in Motion)奖。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聂广进:把驾校办成转业军人就业之家

    他为转业军人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投入100万元用于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民兵应急分队,执行抢险救援、森林灭火、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他就是宁夏固原进元驾驶员培训学校校长、退役军人聂广进。

  • “把台北的舒适圈扩大到了四川

    “2016年第一次来成都之后,我就把全部身心、精力扎根在这片土地,在帮助70多家企业的同时,自己也有很大收获。我们把台北的舒适圈扩大到了四川,现在回四川就像回家一样。”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负责人郭弘扬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