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梁淑平:用心诠释“花随玉指添春色”的京绣神韵

2019-05-15 09:55:34

  “京绣讲究图必有意,纹必吉祥。而完成一幅京绣绣品,更费功夫,需要历经打板、打草图、画图、扎眼等十来道工序。一件龙袍,如果一个人得花一年的时间,五六个人同时制作也得半年时间。”

  “针有好多等级,京绣常用的12号针,两厘米长,比头发丝略粗,一般人拿都拿不住,更别说干活了。每一针的要求都非常高,稍一疏忽就毁了整幅作品。”

  “京绣的神韵,机绣根本无法达到。打着京绣的旗号做机绣,不仅会砸老祖宗的牌子,还要葬送这门技艺。”

  梁淑平在制作京绣

  走进河北省定兴县南大牛村梁淑平的工作室,就走进了一个艺术品陈列室,一件件精美、华丽的龙袍、凤袍,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饰品悬挂在墙。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每一日,丝丝缕缕的金丝银线就在梁淑平的手指拿捏间,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映出了京绣的“前世今生”。

  因痴迷,打破老规矩,承接父亲衣钵

  京绣,又称“宫廷绣”,为“燕京八绝”之一,被誉为“针尖上的国粹”。

  《契丹国志》中记载,辽在燕京设立绣院,当时的燕京“锦绣组绮、精绝天下”,主要供奉宫廷、帝王服饰之用。到了清代,“宫廷绣”达到兴盛,京城民间亦纷纷效仿。

  梁淑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京绣行当里技术最好的是男工,并以“男宫绣”为上品。“尤其在清朝末年时,每天飞针走线的都是男性。我们最早以前的师父过去就在皇宫大内里的绣花局做绣工,为皇帝绣过龙袍,为文官们绣过补子。”

  京绣作为一门手艺,按老辈子的规矩——传男不传女。因此,在梁淑平的父亲心中,祖上的这份技艺是要传给两个儿子的。

  而他没有想到,7个孩子中唯有二女儿梁淑平最是痴迷和执拗,不仅接过了他的衣钵,而且把这份养家糊口的技艺发扬光大。

  “打小就看着父亲在家里,支个绣绷子,穿针引线,慢慢地,原来的白布就变出了图案,什么老寿星、什么仙鹤,不仅图案美,寓意也好。”

  梁淑平说,家中摆着那么多绣品,看着就喜欢,耳濡目染中她开始对绣东西上瘾。“父亲刚开始不教我,我就偷偷地学,趁没人偷偷在绣架上绣上几针,后来父亲看我认真,就专门教我了。”

  20世纪70年代,北京有不少国营绣厂为了出口创汇,将绣活儿分发到河北的村子里,梁淑平的父亲因这技艺能够养家糊口。

  过了10年,梁淑平开始独当一面,在小作坊里领着30多个人制作京绣。

  “京绣讲究图必有意,纹必吉祥。而完成一幅京绣绣品,更费功夫,需要历经打板、打草图、画图、扎眼等十来道工序。”梁淑平说,“你看,这一件龙袍,如果一个人得花一年的时间,五六个人同时制作也得半年时间。”

  2014年,京绣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梁淑平成为非遗传承人,并将越来越多的京绣产品推向市场。

  2019年“故宫”成为“网红打卡地”,大家在故宫的坤宁宫里看到的喜帐、喜帘、喜服等精美绣品全都出自梁淑平和她的绣娘们。

  “2000年,我接到这个特殊的任务,就开始带着自己厂里的绣娘们没日没夜地干活儿,整整绣了3年,才完成了其中的喜帐、喜垫、喜帘等。其中皇帝婚房所用的幔帐,更是用了一个特制的12米长的绣绷子,由40个人一同绣制完成。”梁淑平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梁淑平的女儿、儿子自觉地选择了这份基业。女儿负责讲学,儿子负责营销,京绣又迎来新的发展。

  为发展,建立合作社,走产业化的路子

  走进梁淑平200平方米的京绣车间,只见一个个绣娘们在绣架前认真地穿针引线。

  “在工厂里常年做的有五六百人,还有一部分妇女在家里做。这里好多人跟了我30多年了,技术好的,一年挣个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她们不离土、不离家,不影响顾老育幼的。”

  梁淑平说,京绣人工成本高,而利润并不高,家里人曾经劝她转行干点儿别的。前几年,附近的白沟生产箱包很赚钱。一个箱包企业老板看中她的能力,特别想和她合作。但思来想去,梁淑平最后还是没能放下京绣。

  “只有我们在从事京绣生产,我们不做了,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

  梁淑平说,在过去祖父、父亲那一代,京绣技艺没多少人认识,还是个小规模的东西。但现在到了她这一代,把它办成了一家企业,将越来越多的绣品销往世界各地。“京绣,只有产业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了解京绣、学习京绣,才能够让京绣的技艺传承下去。”

  2018年4月,梁淑平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妈妈制造”项目结缘。

  2018年6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的“2018妈妈制造手工艺创新展”中,梁淑平工厂里的绣娘们手绣的龙袍、凤袍惊艳亮相,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目光。

  2018年7月13日,“妈妈制造定兴县京绣合作社”在河北省定兴县南大牛村挂牌成立,梁淑平受聘成为京绣合作社带头人。

  回首看,梁淑平40年来坚守这门技艺,一方面做领航者,辐射带动更多的居家妇女以此勤劳致富,一方面也在传承中创新,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1997年,梁淑平敏锐意识到,传统京绣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于是,她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先后开发出旗袍、对襟、偏襟等中式传统服装,以及钱包、披肩刺绣手工艺品等上千个产品。

  2012年,她的“淑平宫绣”通过国家商标认证。2013年,其独创的“立体手工刺绣”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曾经有人建议,不如用“淑平宫绣”这块招牌做机绣,这样,成本能降很多。但梁淑平拒绝了:“京绣的神韵,机绣根本无法达到。打着京绣的旗号做机绣,不仅会砸老祖宗的牌子,还要葬送这门技艺。”

  目前,她的定兴县燕都刺绣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保定市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总投资3亿元的京绣产业园已开始在定兴动工兴建。该园区将集展示、体验、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京绣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魅力。

  为传承,走进学校,播撒京绣技艺的“种子”

  梁淑平说,京绣的用料极其考究,绣布非丝绸不选,绣线非蚕丝不可;针法也相当丰富,其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这针就有好多等级,京绣常用的12号针,两厘米长,比头发丝略粗,一般人拿都拿不住,更别说干活了。每一针的要求都非常高,稍一疏忽就毁了整幅作品。”

  学习京绣,1年左右只能懂得基础,3年左右才能独自完成作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工,时间和耐心必不可少,“我现在到外边看见一朵花、一只蝴蝶,就会记在心里,绣的时候就会运用到里面。做什么事儿得有灵性、悟性,才能出精品。”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嫌枯燥,不愿干。”梁淑平感慨。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南大牛村及周边从事京绣生产的群众最多达四五千人。而现在,梁淑平的8个刺绣工厂,绣工总计才500多人,年龄均在45岁以上,从业时间最长的达40年,最短的也有15年。

  京绣传承后继乏人,这曾经让梁淑平很焦虑。但是,今天梁淑平又充满了希望:“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2017年9月,梁淑平在大牛中心小学免费开设了京绣兴趣课。虽然只有22个孩子报名,但梁淑平坚持每周都给孩子们上一次课。

  2018年,梁淑平走进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为学生们讲了3个月的京绣课。

  如今,北大附中、人大附小也开办了京绣兴趣课,梁淑平的女儿田丽被聘请去传授京绣技艺。

  对此,梁淑平很是欣慰:“这就像春天播种一样,撒下去总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南大牛村的工厂里,绣娘们在做工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巩俐亮相第72届戛纳电影节红毯

    5月14日晚7点,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国际著名影星巩俐在红毯上亮相,这也是她第18次踏上戛纳电影节的舞台。巩俐的戛纳之旅,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走过了近三十年。戛纳电影节将授予巩俐“跃动她影”(Women in Motion)奖。

  • 孙红雷主演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 聚焦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由孙红雷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将于19日起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播出。该剧讲述几个不同类型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在留学陪读过程中实现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故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聂广进:把驾校办成转业军人就业之家

    他为转业军人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投入100万元用于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民兵应急分队,执行抢险救援、森林灭火、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他就是宁夏固原进元驾驶员培训学校校长、退役军人聂广进。

  • “把台北的舒适圈扩大到了四川

    “2016年第一次来成都之后,我就把全部身心、精力扎根在这片土地,在帮助70多家企业的同时,自己也有很大收获。我们把台北的舒适圈扩大到了四川,现在回四川就像回家一样。”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负责人郭弘扬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