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嵩宇: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红旗工厂维修班长。
工作25年来,他凭借一身精湛的设备维修和轿车车身焊接匹配技术,立足岗位积极创新,成功破解多项业内世界性难题,被中国发明协会誉为“中国当代发明家”。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2014年度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一汽集团高级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解决问题”,是齐嵩宇对自己的定位,这几乎也是他惟一的爱好。
日前,这位在维修和车身焊接工艺匹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一线工人,光荣当选第三届“吉林工匠”,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他“勇于创新,屡破业内难题”。
轿车白车身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即为困扰汽车行业的一项世界性难题——轿车白车身大约由6000个电阻点焊焊接而成,各国车企都很难确保不发生漏焊、开焊现象。
2003年的一天,齐嵩宇因一时疏忽,漏焊了4个点,被车间罚款200元。“能不能制作个小仪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齐嵩宇很快和同事开发出一款以计数为原理的小仪器,它能自动看着焊点数量,一旦工人漏焊,就会发出蜂鸣声。这个名为“电子漏焊监控器”的小家伙,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被评为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奖三等奖。
在这项成果的基础上,齐嵩宇再接再厉,经过5年不懈攻关,研发出“点焊机监控器”。该设备能同时在线治理白车身点焊过程中的漏焊、开焊两大顽疾,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2009年巴黎国际发明展上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荣获金奖。凭借这项发明,齐嵩宇成功捧回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敢于创新的前提,是乐于学习钻研。为跨越专业束缚,技校毕业的齐嵩宇,自学攻读了本科,并深入学习了压力焊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单片机、机械构造等多个学科,为日常岗位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电阻点焊工艺焊接飞溅质量缺陷,曾令各大车企颇为头痛。在点焊过程中,由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表面间喷出微细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被称为“点焊飞溅”, 其不仅对操作人员带来伤害,飞溅物残留还会引发车身异响。针对这个问题,齐嵩宇优化焊接参数1000余项,并通过应用多种技术集合创新,实现了飞溅由大到小、由小到无的重大改进。
2013年,齐嵩宇历经百余次试验,又研发出“高速信号调理板”,首次在业内提取到多种弧焊工艺的引弧电压波形,从而解决了引弧电压烧损测量仪器仪表无法测量的世界难题。
一汽生产马自达6轿车时,为和日本车相区别,需在车身上做30个孔,如使用激光设备,成本非常昂贵。齐嵩宇暗自琢磨,用10多天时间研制出一种“三尖七韧钻头”,每个钻头才6块钱,可磨孔30多次,当时,几万辆马自达6轿车都用这种方式顺利完成“纹身”。
作为一汽创新增效典范,齐嵩宇还用钥匙孔机改进了电机修挫的刀片,大大提高了刀片耐用性,仅此一项就为公司省下几百万元投入。
“事实上,没有人比一线工人更了解自己操作的工具或者这个环节的问题,这也是技术工人岗位创新的优势。”齐嵩宇笑语。
基于对生产线的熟悉,齐嵩宇带队先后研制出370多套生产过程转运器具,连续多年获得一汽集团年度十佳创新奖,直接为企业节省成本近千万元。
“每次走到车间,工人们叫我一声齐哥,跟我讲讲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让我感觉最兴奋、最踏实。”齐嵩宇朴实地说。
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银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八届国际发明展金奖……齐嵩宇各种获奖证书装了满满一箱,省级以上大红证书就有20多个。因创新成果累累、个个含金量高,他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中国当代发明家”称号。
“红旗轿车承载着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梦想,我希望通过永不停歇的创新,带领工友们在国车红旗的复兴之路上添砖加瓦。”齐嵩宇目光炯炯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