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迎来70华诞之际,我们翻开尘封的影像档案,一个个劳模闪现眼前。他们犹如闪亮的坐标,坚守岗位、初心不改,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路上,用自己的奋斗故事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计划,从大庆油田竖起的高塔到中华大地上奔驰的高铁,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企业厂矿、科研院所……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一群领跑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自1950年至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0667个、先进个人31515人次。截至2018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共表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569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1748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2351个。
本版记录的只是工人日报记者镜头中的20位知名劳动模范的身影,是这一光荣群体的杰出代表。
王崇伦 (1927年~2002年) 工人日报 赵本甲 摄
1953年,王崇伦(图左)和徒工边玉林在检查产品质量。在鞍钢工作期间,王崇伦改进了7种工具、卡具,提高工效5至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一年完成了四年的任务,他也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54年,他联合其他技术能手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之后这一运动在大江南北蓬勃兴起。
倪志福 (1933年~2013年) 工人日报 杜治 摄
1958年3月,倪志福在车间工作台前。1953年,倪志福创造三尖七刃麻花钻,被称为“倪志福钻头”,大大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1985年,他作为牵头人之一发起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为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梦桃 (1935年~1963年) 工人日报 吴启华 摄
1959年10月,北京,陕西省国营第一棉纺织厂细纱洗车工赵梦桃在全国群英会上发言。赵梦桃作为建国初期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1963年,她所在的小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短暂的一生中,赵梦桃创造了“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赵梦桃小组”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