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铁厂3号高炉炉前,奔腾的铁水蜿蜒流淌。一名40多岁男子的身影忙碌于出铁场平台,面对高温铁水的炙烤,他一会儿观察铁水流动性,一会儿检查液压泥炮……铁水映照着炉台,也映红了他的脸庞。他,就是炼铁厂第三铁烧车间炉前大组长赵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在2019年4月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特大型高炉的炉前大组长,赵颖深知炉前岗位的重要性,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深知学习技能知识的必要性。为了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高炉炉前操作技能,促进炉前管理不断创新,他切实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努力钻研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赵颖先后报考了安钢职工大学与辽宁科技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钢铁冶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习,使他对影响出铁口工作的因素、大型高炉铁口维护、渣铁沟浇注及修补、引起铁口异常喷溅的原因等知识,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为抓好高炉出铁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日常工作中,赵颖认真按照特大型高炉“标准化、精细化、数据化”的操作方针,制定了《炉前出铁作业方针》,规范了四班操作标准,为做好炉前铁口维护和设备点检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他积极倡导“四高四带头”班组长工作法,即: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高境界,带头自我约束、带头落实制度、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吃苦耐劳,增强了班组长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自律意识,有效提升了炉前班组长的综合素养。
工作严谨,遇难不回避,善于技术创新是赵颖的鲜明个性和特点。炉前出铁是高炉生产的一道重要环节,高炉能否按时顺利出铁、排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顺行。如何抓好炉前出铁、保证高炉渣铁出净,一度成为压在他和同事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而铁口泥套制作又是做好铁口维护、确保高炉正常出铁的关键一环,泥套一旦破损,往往会造成堵口困难、烧坏炉前设备或铁口周边耐材等恶性事故。为了提高泥套制作质量,降低泥套制作风险和炉前职工劳动强度,他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改进泥套模具,创新性地在填充泥套浇筑料的同时直接压出泥套接触面,避免了以往反复挤压接触面时泥套开裂或脱落,创出了“高炉铁口泥套一次成型浇筑法”。
炉前主沟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耐材熔损,主沟液面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铁沟过渣或渣沟过铁、铁水罐结盖或铁水流失等现象发生,造成高炉生产成本升高。为解决这种问题,赵颖通过多日细心观察和耐心揣摩,利用天车水平运动,合理选定天车勾头高度,借助专用工具分别测量出天车勾头与排渣口和排铁口的距离,准确地计算出主沟的液面差。该测量方法使用以来,不仅有效避免了渣沟过铁或铁沟过渣事故发生,而且每年还可节约更换转鼓滤网、处理铁罐结盖等维修资金40多万元。近年来,他先后提炼出《吹管安装快速检验法》、《风口更换装置》等多项先进操作法。提出了《泥炮炮帽改造》、《废旧连接套重复利用》、《废旧钻杆二次利用》等数项合理化建议。其中《吹管安装快速检验法》填补了炼铁厂技术空白,《废旧钻杆二次利用》荣获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高炉炉前主沟液面差测量法》荣获集团公司先进操作法一等奖。
强化操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立足岗位创效是赵颖日常工作的又一追求。近年来,他带领班组职工严格执行炼铁厂“四位一体”标准化作业体系,不断强化炉前操作管理。为了提高炉前更换风口工作效率,赵颖一方面认真排查梳理炉前日常管理工作缺陷和存在问题,通过逐项分解更换流程动作,抓好炉前职工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操作技能;一方面通过积极动员准备、精细操作组织,加强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大大缩减了风口更换时间。实现了60分钟内完成风口更换的设定预期。一次更换风口较过去可节省120分钟、多产铁868.8吨,可直接创效60万元。
参加工作二十二年来,赵颖扎根炉台、矢志不渝、勤恳工作、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绚丽的华章,为炼铁高炉生产长期高效稳定、持续降低成本付出了辛勤汗水。由于工作突出,业绩优良,他曾先后荣获集团公司高炉炉前工“工种状元”、“岗位技术标兵”、“安阳市技术能手”、“安阳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杨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