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人的“四世同堂”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机器手臂活动范围超出标准,客户要求两周内交付产品,咋办?“时间这么紧,我们做不了,你们更是做不了。”有外企工程师断言。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装备制造技师、高级技师郑志明却说:“哪怕加班加点连轴转,也要攻破技术难题!”
连夜组织人员研究技术难点,数百次反复模拟试验,郑志明和他的团队啃下了硬骨头,及时完成了订单。“干好一件事,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志向。”郑志明说。
今年43岁的郑志明在单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车工、钳工、铣工、磨工、数控,他样样都会,甚至还练就了一手绝活: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孔的位置度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2。如此技艺,与郑志明的兴趣和勤奋分不开。郑志明小时候活泼好动,喜欢组装小玩具;参加工作后,他虚心求教,勤奋刻苦。与郑志明相熟的同事说:“那小子有股拼劲,别人口中的难事,在他看来全是乐事。”
前段时间,一些口罩生产线的耳带焊接工序不过关。郑志明主动请缨,负责生产线改良工作,将耳带焊接工序纳入自动化技术研究,使得单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从2.5万只提升至6万只。郑志明说:“凡事要冲在前头,更要干在实处。”
多年来,郑志明收获了不少成果: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完成515项工艺装备,交付使用1236套工艺和工程设备;他参与设计制造的涂装、焊接、装配等各类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超10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收益高达6002.95万元;由他自主设计制造的各种工艺装备,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超过1000万元。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这些年,郑志明还悉心辅导青年员工,为公司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2018年至2019年,他辅导的青年员工中有14人次在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奖,5人次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郑志明说:“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就是要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记者 张云河)
“我83岁了,还想再努力努力,拍两部人物片,巴金、夏衍。黑泽明85岁还拍呢。”中国影协顾问丁荫楠说。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