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朱成山
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纪念馆是展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专史陈列馆,在国家对外宣传和对日舆论斗争中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1992年,我从市委宣传部调到纪念馆工作。不管是场馆管理,还是历史研究;不管是对外宣传,还是对日斗争,对我这样没有历史研究基础和外事宣传工作经历的人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考验和重托。
我告诫自己说:“要想胜任,先得学会;要想学会,先得受累”。我边学边干,刻苦钻研,反复阅读史料书籍,向专家请教。我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出版书籍65部,达1000多万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向成为一名专家型的馆长不断努力。先后受聘12所高校兼职教授和2所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省近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应邀到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研讨和演讲。多次参加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对日活动,与日本右翼直面对话和斗争。特别是2009年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赴日本东京参加“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与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等日本政治家面对面斗争。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23年来,我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我把纪念馆当成自己的家,把从事的事业当作一种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和经营。纪念馆创下了许多第一次:把幸存者带到日本作证言,创办南京大屠杀史学术研究机构,把展览办到日本、丹麦、美国、意大利、菲律宾、俄罗斯……在国内第一家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并连续20年举办的“遇难者悼念仪式”经全国人大立法成为每年都要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在影响逐渐扩大,已经完成两期扩建的基础上,我又呼吁并成功推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胜利纪念馆”的兴建。经过大家20多年的齐心协力,纪念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小馆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名馆,占地面积由33亩扩展到160亩,展陈面积由800平方米扩展至2万平方米,一年接待量由10万人次扩大到60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
“历史”与“和平”是我工作的两个主题词。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鉴于我坚守岗位20多年,说我是“30万遇难同胞的‘守灵人’”,为铭记历史、启示后人作了贡献,尽了责任。三次大规模普查和寻访幸存者,抢救性发掘遇难者名录和遗像,发掘考证“万人坑”遗骸,在世界范围内征集史料文物,到国内外50多个城市举办展览和证言集会,多次走进大学讲坛讲述历史。作为一名对日斗争的战士,我多次与日本右翼面对面激烈辩论,鏖战无数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下《是历史无知还是包藏祸心?——驳日本百田尚树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无耻谰言》等数百篇文章,回击和批驳日本否定历史的言行,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对日舆论斗争发出了民间的声音。我还潜心和平学研究,著有80万字的《为未来讴歌》和平学研究文集,以铁的史实撞击、震撼人们的心灵,净化人类的灵魂!从2002年开始,在每年的“12?13”悼念活动上增加了“国际和平集会”的内容,在新馆中,我建议、呼吁并拓展了“和平”的展示,如“和平之舟”、“和平公园”、“和平”雕塑等。我主持《南京和平城市在建及其战略构想》、《和平文化研究》均获得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
从机关到基层,我在馆长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纪念馆融进了我太多的情感,我会在这个基层岗位上继续走下去,继续为这份事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