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琨正在原料化学分析室进行实验。
15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动辄数百吨的钢水、硕大粗笨的零件……钢铁工人在人们的印象中被定格为“豪迈而粗犷”。然而,钢铁女工吴琨却总是穿着白大褂、面带笑容、温和而清秀,与记者想象中的钢铁工人不一样。
吴琨是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制造管理部理化检验中心铁前化验作业区作业长,也是八钢公司评选出的24位工匠中唯一的女工匠。30多年来,她坚守在检验化验一线,作业区每天检测发出成百上千个数据,为钢铁生产提供着有效指导。
近日,记者走进八钢,聆听吴琨和钢筋铁水的那些事。
1个数据 进行300多次实验
见到吴琨时,她正在原料化学分析室的镜质体显微测定仪下观察一块煤炭样本。
煤是钢铁生产的原料之一,煤粘结指数是判断煤粘结性和结焦性的重要指标。吴琨记得,2016年,公司对一次进厂煤炭的粘结指数产生了异议。
“煤的黏结指数越好,出的焦炭越好,炼的钢铁就越好,按说这个指数该在七八十,可是那次测出来是20多。”吴琨回忆道。
为了找到症结,吴琨和3名技术人员将那批煤炭拿来后,对影响煤粘结性的每个因素逐一进行测试,一晚上做了30多次实验,依旧没有找到原因。
“原因没找到,实验就不能停。”吴琨带领团队成员一口气做了300多次实验后终于发现,异常原因是一个煤炭样品是热的,而正常样品应该是常温的,是异常样本导致了数据异常。
“钢铁企业检验化验,数据分析是整个生产流程的‘眼睛’,把控着生产安全和质量稳定。”吴琨说,生产部门要根据检验化验数据来调配生产,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严重损失,所以检验化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
铁前化验站分布在高炉、焦炉、烧结等生产厂区,点多面广,取样时还要登梯爬高,对女性而言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生产钢铁的原料不分昼夜入厂,吴琨所带领的团队就要不分昼夜取样。团队连续10年检验化验合格率达到100%,从没出过差错。
1个问题 查找数十个环节
吴琨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穿白大褂的医生。结果,她从学校毕业到八钢公司铁前化验室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化验室也是穿白大褂,也算圆了我一个梦。”吴琨笑着说。
在测定煤焦油中的萘含量时,需要加0.5微升的基体元素。一次,一名新手用估量的方式加了一小滴,吴琨在检查实验结果时,只看了一眼便发现问题,“抗干扰元素加多了,你加到1毫升了。”
以往测定萘含量的实验使用的是蒸馏分析法,一般一个实验耗时近4个小时,对于一些新手时间更长,怎样提高效率呢?
吴琨带领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摸索出采用色谱分析法,只需20分钟就能测定出煤焦油中的萘含量,成功消除煤焦油的干扰物质。
“在技术上,严谨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吴琨总是对团队成员这样说。
炼铁高炉结瘤,需要检测铁矿副品中的微量元素查找结瘤原因。一次,吴琨检验了3个多小时,涉及几十个环节,全部完成后才回家。
可是刚到家,她突然想起波长精度可能调整不到位,便立刻打车从市区的家中赶回单位,此时已是凌晨1点多。她到化验室重新操作一遍,完成时已是凌晨4点。
1个团队 创新30多项技术
2013年,吴琨带领由女职工为主要成员的检验化验团队,创建了“女工创新实验室”,随后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长期以来,检验化验项目一直使用纯化学手工分析法,费时费力,要提高效率必须进行方法创新。”吴琨说,要用现代化智能设备进行检测,用仪器分析代替手工分析。由于不同仪器对样品的要求不同,她带领团队做了大量实验,终于找到部分项目用仪器分析的有效途径,大大缩短了实验流程,提高了检验化验效率。
这几年,吴琨带领创新工作室,对化验项目进行优化,对技术进行创新,解决了很多难题。团队共有62名成员,吴琨像家长一样,耐心细致地教技能、授方法,提升团队的业务素养,带出了十几名高徒,乌木提江·斯马依就是其中的一位。
乌木提江2012年毕业后就跟着吴琨学习。从外发化工产品取样到现场焦煤制样,从精密仪器操作到化学分子结构分析,吴琨手把手地教。一次,乌木提江在用色谱法测定煤气热值时遇到了技术难题,吴琨带着他做了数十次实验。如今,乌木提江已成为作业区的一名优秀工程师。
吴琨常对团队成员说,做检验化验工作,一定要沉下心,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精准性。
几年来,工作室签订“师徒协议”31份,把新手培养成为合格的检测人员。“我现在就想带出更多徒弟,把精湛的技术传承下去,把团队打造成新疆钢铁行业的领军团队,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吴琨说。
今年5月,吴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月,又被授予“新疆最美职工”称号。目前,吴琨带领团队大力开展现场安全环保攻关,30多项创新技术获得八钢公司认定,5项专利通过国家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