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2日,京张高铁已经安全运行113天。2019年12月30日,雄伟万里长城脚下,闻名遐迩的京畿大地,响起了嘹亮的火车汽笛声。这一天,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全线建成通车。
回望京张高铁勘察设计阶段和团队成员一起奋战的历历场景,今年39岁的青年设计师王洪雨感慨万千。他是中铁设计线站院副总工程师,也是京张高铁总设计师。
资料图:王洪雨
精进一毫米:凝聚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巨变
11年潜心研究、4年多的精心设计。王洪雨带领京张高铁设计总体组成员,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实干担当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劲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条智能高铁。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铁路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起点,我们无法站在中国铁路、装备制造、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肩膀’上,谋划中国高铁凝聚在‘1毫米’上的精细与跨越。”王洪雨说。
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的青龙桥车站,见证着京张铁路从“人”到“大”的历史性变迁。这座始建于1908年的小站, 曾因 “人”字形铁路而闻名,如今,京张高铁在其下方穿越“人”字而过,成就了百年京张的立体交汇。
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关键工程之一。这条6020米长的隧道采用盾构施工,遭遇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情况。它和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相交而过,并行13号线,还要下穿7处重要城市道路,近90条重要市政管线。
“清华园隧道要从5.4米深的地下穿越北京地铁10号线,隧道开挖直径达12.64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要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实现这么大体量的盾构施工,误差还不超过‘1毫米’,就好像在人体的众多动脉之间做手术。”
在经过王洪雨团队无数次方案优化后,这些绝美之作如今都已成为铁路建设史上最新创新。
资料图:王洪雨
传承一种精神: 展现铁路勘察设计人家国情怀
“工程师既有利国之技能,应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110年前,詹天佑对筑路强国的深刻理解。如今,这一精神正引领新一代铁路设计师的筑梦之路。
在王洪雨的带领下,涉及30多个专业的 300 多名工程师密切配合,开启了追梦之旅。“前期工作我们搞了7年,设计材料堆起来有1层楼那么高,相当于其他相同长度铁路设计量的4倍。”王洪雨说,先辈们曾用曲线尺、计算尺、水平仪、经纬仪等最基本的工具,1厘米1厘米地绘制了京张铁路。今天,我们更要精益求精。
在八达岭长城下方,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深处,占地398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这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
面对八达岭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严格要求,王洪雨不断修改着设计方案。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肩负的是党和国家的重托,追求精品义不容辞。他以党员的担当,带领设计总体组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工程精美设计,续写着“百年京张”的新传奇。
浓缩一小时:铸就新时代设计人交通强国梦想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从2008年项目立项至建成通车,面对许多超高难度的挑战,王洪雨秉持匠心品质,用心铸造精品工程。如今,京张高铁已成为中国高铁的一张新名片。他和京张高铁的故事也激励着新时代筑路人创新进取、担当奉献。
“精品工程、智能京张”虽然是简单地八个字,却饱含着王洪雨的心血和汗水。在京张高铁建设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重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和出现的疑难问题。他要把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京张高铁设计一线,始终飘扬着鲜红的党旗,王洪雨就是那个扛旗的人。从“两学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次次主题教育激励着他奋勇前进。他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把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当作是对不忘初心的最好阐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工期、保质量,他经常是白天开会,晚上加班研究方案,仅仅是前期的各类文件, 摆放起来就一人多高。他和团队用11年如一日的付出,为新时代铁路建设者传承百年京张精神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在京张高铁建成通车的那一刻,回顾多年来呕心沥血的付出,王洪雨对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百年京张,承载着中国人的复兴梦想、强国情怀,新建 “京张”,正在竖起中国复兴、铁路强国的又一丰碑。
作为京张高铁设计师团队的代表,王洪雨动情地说,今生有幸勘察设计京张高铁,为交通强国做出积极贡献,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光。今后要设计出更多、 更好的精品工程。(赵匡胤 刘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