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苗丰仁:铮铮侠骨铸心碑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不遗余力为职工“讨薪”

    今年7月4日,一位五十多岁的退休女工来到大连开发区管委会,虔诚地将一封感谢信交给接待人员,含着眼泪说:“你们要好好表扬苗主席,他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这位妇女叫韩毓清,是大连万事通酿酒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她所在的这个公司多年前停产,她和其他1236名职工工资被拖欠多年。从企业停产之日起,韩毓清和两个三十多岁的残疾儿子就靠着四处拣破烂挣点钱。面临着多年积压的工资得不到兑现,以及拉扯着两个残疾儿子艰难度日的现状,韩毓清多次萌发轻生的念头。苗丰仁知道韩毓清的情况后,当即把包里仅有的一千元钱掏出来交给她,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我以我的人格向你保证,不管企业欠你们多少钱,我一定会让它一分不少地发到你手里”。

     万事通公司的停产以及对职工几千万元工资的拖欠,导致企业职工生活没有出路。四年前,这些职工集体上访到市委、市政府,并扬言:“如果解决不好,将进一步采取行动!”苗丰仁被授权解决这个难题。“知情人”“点拨”他说:“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资金清欠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更何况是资金来源还没有着落的几千万元欠款?你要小心掉到旋涡里爬不出来。”但苗丰仁却回答:“这是涉及上千名职工吃饭问题的大事,我怎么能视而不见,一推了之呢?”

    从此,苗丰仁深深陷入了万事通事件千头万绪的“纠缠”之中,一陷就是四年。

    四年里,苗丰仁时刻都没有忘记他对职工的承诺,顶着风险和压力,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甚至是个人关系,做着艰苦细致的调查、协调、资金筹集等一系列工作,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个别被侵犯了利益的人对他进行威胁和中伤,一些职工因不了解真相而对他进行骚扰甚至谩骂,常常在深更半夜把电话打到他家中,有时到他的办公场所吵闹。好心人劝苗丰仁说:“还是把这个苦差事'推'出去吧,你不但为此受误解受委屈,弄不好还有可能影响到你的个人前途啊!”有些人甚至当面对苗丰仁叫板说:“你要是能办成这件事,我就从7楼跳下去!”每当这些时候,苗丰仁总是淡然一笑,坚定而自信地回答:“只要是为职工讨公道,再大的苦我也能忍,再大的压力我也能扛。”有人对他多次请困难职工吃饭和倾囊救助困难职工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认为不值得,苗丰仁则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我们的员工,就没有大连开发区美好的今天。现在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伸出道德之手、援助之手。我掏点钱算不了什么。”到现在,在苗丰仁的不懈努力下,万事通1236名职工的拖欠工资终于全部得到解决,韩毓清和她的工友们也终于走出了困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02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苗丰仁办公室的门被敲开了,一个五十来岁的农村妇女扶着一个一瘸一拐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恩人,我们可找到你了!”随着这位妇女喜极而泣的一声呼喊,年轻小伙子扑通一声跪在了苗丰仁面前:“恩人,我们整整找了你479天哪!没有你,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来自瓦房店市炮台镇松木岛村的一对母子,儿子叫陈志年,是开发区某企业的职工。2001年8月4日晚,正在驾驶摩托车的陈志年和车上的另外一个青年工人被一辆疾驶的轿车撞倒,陈志年头部严重受伤,胳膊、腿也多处骨折当即昏迷。另外一位青年工人挣扎着爬起来向路过的行人呼救。此时,虽有围观的人群,但并没有人施以援手。正好,苗丰仁加完班路过这里,见到这个情况,毫不忧郁地将两位受伤青年工人抬上车,火速送到附近的医院,并办好了一切手续。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时许,满身血污、还没来得及吃一口饭的苗丰仁在确定伤者已脱离生命危险后,才离开医院,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第二天早晨,苗丰仁再次赶到医院询问伤者的情况,并再次悄悄走开。

    医生告诉从瓦房店赶来的陈志年的父母:“由于大量失血,再晚送来10分钟,你们的儿子就没命了。”陈志年在昏迷8天后,身体渐渐好转,于是寻找救命恩人就成了陈家的头等大事。在陈志年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几次来到开发区探询线索,均因人生地不熟而没有结果。当陈志年身体状况稍稍好转,他就一瘸一拐地回到开发区,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按照一位医护人员的提示,陈志年终于得知,当年救人不留姓名的好心人就是苗丰仁。

    看到当年那个身受重伤的小伙子正在康复,苗丰仁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陈志年的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千元钱,哽咽着说:“家里为儿子治伤,钱都花光了。仅仅用这一千元是没法感谢您的大恩大德的,但我知道你抱孩子进医院抢救的时候,一身西装被血给糟蹋了,您就用这点钱买套衣服吧!”苗丰仁坚决地把钱推了回去,笑着说:“小陈是我们的职工啊,我怎么能看着自己的职工受伤而走开呢?现在孩子恢复健康是头等大事,还是用这钱买点营养品吧。”在以后的日子里,苗丰仁一直关心着陈志年的成长和生活,每年都几次带工会同志到他家或他工作的地方去走访,把与这个家庭的交往当成体察民情、了解和帮助农民工的重要渠道。苗丰仁大义救人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苗丰仁关怀贫弱职工、救死扶伤的故事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从十年来先导区总工会在帮助贫弱职工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可见一斑:全力打造以促进就业、扶贫帮困、服务职工为内容的“阳光工程”,建立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长效机制,从关心困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着手,制定《开发区总工会向困难职工群众献爱心活动方案》,喊响 “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口号,确保“不让一个特困职工生活过不下去”,对特困职工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仅近三年,通过各种渠道累计筹集送温暖资金约348万元,救助全区困难职工3530人次,为337人办理了“连心卡”……

    沧海横流,方显侠者风范!为了全区十五万职工,苗丰仁在关键时刻一次次挺身而出,激流勇进,丝毫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也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这一切源自于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工会主席内在的品质,这种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充满着爱的力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