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农民工巨晓林 为啥能当选全总副主席
//www.workercn.cn2016-01-22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研发革新工艺工法98项

  1989年夏天,北同蒲铁路施工接触网架线作业现场,工人们每到一个悬挂点,就需要肩扛电线,在杆塔上爬上爬下,异常辛苦。

  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袭,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琢磨着用什么办法干活才能省点力气。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工班弟兄们按照这个办法架线,功效提高了两倍。经专家组论证后,这个方法当即在全线推广。从此,巨晓林迷上了工艺改进与创新,在工班和作业队逐渐成为“难不住”。他身高只有1.62米,却被工友们称为“巨人”。

  巨晓林知道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施工和普通铁路施工对工艺和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区别。每天忙碌在施工现场的他,习惯性地琢磨起了工艺改进。接触网支柱运输时,炮车平衡不好掌握,容易导致支柱一端触地磨损镀锌层,巨晓林与团队就一起研制出“炮车运输支柱防磨镀锌法”。在京沪高铁施工现场,他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发明改进了“支柱标高测量法”“悬式绝缘子巧绑扎法”等10项施工工艺工法,为安全优质建成京沪高铁作出了贡献。

  2010年5月,巨晓林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选调到京沪高铁参加施工技术攻关,其所在的一队三班被命名为“巨晓林班组”。公司为他配备了图书柜、电脑,购买了工具书,还聘他为“工人导师”。

  2013年9月,京沪高铁建设的征尘未洗,巨晓林和工友们就转战到合福高铁,结束后又转战津保高铁,他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巨晓林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大秦线、鹰厦线、京郑线、哈大线、侯月线、渝怀线、迁曹线、京沪高铁、京福客专等十几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98项,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工人发明家。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