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一部技术调试室副主任。从一名劳务工到高级技师再到全国劳动模范,他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上演了励志传奇。
蜕变的人生
从2001年进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郭志刚一直在进行蜕变。从刚开始的一名电气安装工到高级技师;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工人再到技术管理人员,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转折对他都影响重大。
郭志刚说,上技校那会儿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朝着哪个方向去走。目标明确,劲往一处使,才能有所为。后来在集团公司举行的一次技术比武大赛中郭志刚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补充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2008年公司整体搬迁到长兴岛,郭志刚也被推到了技术管理岗位上。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也和他爱学习的习惯有关。“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如果一天不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落伍是必然的。“
现在郭志刚还走上了讲台,在自己企业所属的学校里面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也把自己这么多年在一线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不管自己以后走到哪,技术不能丢,永远都是第一位。“
2015年,郭志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中提到,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如何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真的非常重要。”郭志刚说到这句话时特意加重了语气。国家先后出台了两个文件,一个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个是《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在工会17大报告中,进一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也被重点提到。
如何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郭志刚认为,首先在社会上需要有一个良好氛围。让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当工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认可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工人能够体面的劳动。“现在,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地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否考虑一下改变农民工这个称谓。”
其次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用工体系。学校培养人才要紧跟社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学企不能脱勾。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来源,而现在好多先进设备也需要知识型人才去操作。
还有,要改革职业技能培养制度,构建成长平台。郭志刚结合自己企业所属的学校给中工网记者谈了一些做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校企一体现代化专业学徒模式。我们企业里面好多技师和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接触到一些具体实践的东西,等到毕业后直接就能走到岗位上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我们自己来说也受益匪浅。”
其次要完善培训的效果。现在,两三个月就培训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课堂只是点拨的过程,培训一定要宽进严出。此外,企业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要让工人有认知感,成就感。
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技高者多得。郭志刚坦言,企业里“技高者”一句话或一伸手就能解决问题,能比“多劳者”产生更好的效果,理应被充分重视。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能让更多一线工人注重技术提升。
最后,郭志刚讲了两个体系。一是职工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职工技能提升体系。“广大一线工人智慧无穷,能力也非常大。要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热情,让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实用的东西。” 另外,“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还需要企业制定具有激励性的措施,如何通过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项目奖等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鼓励产业工人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