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北京3月6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郑莉 陈晓燕)今天,全国政协总工会界63名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界别提案——《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问题,亟待改进。”提案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尚不匹配。据统计,高技能人才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例仅为6.2%,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高技能人才。
同时,提案认为,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评价方式较为僵化。目前,技能人才评价忽略了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的考察,某些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新设备新工艺的要求。
提案指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有待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上来自企业的年度预算;培养模式多以线下操作为主,缺乏职业培训的线上资源;国际化培训偏少。高技能人才发展存在瓶颈,存在成才发展“天花板”,职级及工资梯度少,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业绩贡献和收入分配不挂钩;薪酬水平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63位总工会界委员联名提出建议: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鉴定工种,取消已被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取代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和标准,满足先进制造业技能评价需求。破除年龄、学历、工种年限等限制,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允许发明专利证书和业绩要素评定技能等级。按照认定权利企业化、认定资格社会化、激励即时化等扩大企业、行业组织技能评价的自主权。政府部门负责审核企业评价资格。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云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远程+现场”培训模式,开发模拟仿真系统。开展制造业等行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企业给定向培养生补助金,政府给企业补助金。开展技师技术更新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责任,对职工培训做得好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更大政策支持。强化职业技能竞赛对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通道作用。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等,优化竞赛组织框架和竞赛体系。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境)外培训交流。使用财政资金或工会经费支出的,不列为公务出国费用。
——明确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完善首席技师和师带徒制度。尽快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予激励。完善师带徒制度,打造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平台,放大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
——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奖励补助。优化奖补方式,推行技能等级晋升奖补制度,建立“师带徒”津贴制度;对新引进或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及输送单位给予配套奖励;对创新成果转化给予补助或奖励,对采购使用单位给予奖励性补贴。
——增强吸引高技能人才政策竞争力。建立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奖励制度。对引进的高级技师在首次购房或租房时,给予补贴。增强公共服务对技术工人群体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