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愚公”胡太平
//www.workercn.cn2013-10-2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17年村官,带领贫困山村变致富先进村

“愚公”胡太平

  偏僻、荒凉、贫困,这曾是地处三市交界处的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最醒目的标签。2300多村民世代散居在山坳里,没有像样的路,也没有稻田,村民在山石夹缝中求生。

  没有人会想到,这块山坳里遭人嫌的土地如今成了风景秀美的致富先进村。全靠村里有个倔强的书记胡太平,带领着群众在山沟里开路,石缝中找水,泥土里淘金。

  从放弃药材生意当上村官,已经过去了17年。昔日同行已收入千万,而胡太平每月仍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资,却没有怨言。2002年当选为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后,54岁的胡太平更是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咱是领路的,要带村民富起来!

  “愚公”开山路

  墙角一把雨伞、一双拖鞋,窗台旁放着一个军用水壶,这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房间就是胡太平的办公室。

  大学生村官吴贤林说,老胡待人和善,可干起事来,脾气拗得很。

  因为重山阻隔,过去村民很少到外面去,只是每月下山走几十里的山路去运米、买盐。最让村民揪心的是孩子,山里狼群野猪出没,山路陡峭难行,每到黄昏,家长们便在村口等着孩子归来。

  “出山路,必须开!”从上任的第一天起,胡太平就在心里发誓。1999年初春,胡太平拉着一名村干部和几个村民组成施工队,进山筑路了。

  线路规划没有方案,施工队伍缺少人员,项目资金尚无着落,如何在乱石密布的高山上修建一条“天路”,大伙儿都给他捏了把汗。

  “行不行,不干咋知道。”就这样,大到路线走向,小到雷管使用,从占地协商到资金筹措,胡太平都亲自参与。每天天没亮,他就肩扛大铁锤赶往工地。一杆风钻,一台压缩机,一根安全绳将自己吊在半山腰钻岩筑路。他数度劳累过度,晕倒在路边,醒了爬起来又继续干。

  这一年,他没在自家地里干过一天农活,没过问家里一件杂事,没拿村里一分工钱。2000年5月,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胡太平“愚公”的名号也在村民口中传遍。“过去到丫山镇要1个多小时,现在20分钟就到了。”村民彭来子说。

  初战告捷,村组通路再次摆上了议事日程。胡太平多方争取项目,先后投入资金345万元,修建四条水泥路三条砂石路,建成龙山村环形公路网,通车里程约20公里。

  “修路资金全部来自于先富起来的龙山人捐款。”说起修路的日子,胡太平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石缝”中找水

  打通山路,让村民走出了大山。然而,龙山地表水奇缺,当地村民饮水要翻越几座山去肩挑背扛;13个村民组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通电,但变电设施陈旧,每到用电高峰,家里的电扇还不如手摇扇。乡亲们吃水难、用电难,仍让老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面对村民的期待,胡太平扔下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们龙山村一定要和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用上放心电!

  当获悉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信息后,胡太平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了解情况。

  农村修通自来水,全县并不多见,何况是在这个乱石丛生的大山沟里,项目预算110万元,而项目资金仅37万元,资金缺口如何补?电网改造说易行难,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力,而龙山村却是个劳务输出大村,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劳力短缺怎么办?一箩筐的问题和怀疑,连一些村两委成员也感到“班长”有点“愚”。老胡又一次把自己逼到“绝境”。

  “难,是难,但再难也要上。”胡太平没有丝毫犹豫,他带领全村群众,为通水、保电干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那阵子,他白天铺水管,晚上背电杆。”村民陈银花告诉记者,2008年底,一座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通水。

  村民笑开了眼,书记却累弯了腰。“水管里淌出了书记的汗水,电线杆压弯了书记的腰杆。”

  泥土里淘金

  路修了,水有了,还缺啥?胡太平心里明镜儿似的,村民盼致富呢。

  龙山盛产药材凤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生态和土壤结构让这里的凤丹量大质优。然而,交通、信息的闭塞以及家庭的散种模式,让凤丹产业难成气候。“咋能守着金山受穷!”胡太平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凤丹招牌亮起来。

  他凭借当年从事药材经营积累的人脉,与河南宛西制药谈合作。山里人的执着带来了合作硕果: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落户龙山,宛西制药重金投入,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实施订单农业,当年全村凤丹种植收益超过200万元。如今,每亩凤丹的经济效益从几千元涨到了几万元。“过去凤丹皮收成再好也卖不了几个钱。书记引进了制药厂,直接和我们签合同,有多少要多少,卖的价钱还高。”村民孙彩霞说。

  这事做成了,胡太平又开始尝试农业转型。当地村民试种的山地西瓜因甜度高、水分足而备受市场欢迎,客户自发赶来排队预订。“村里还利用集体山场成片种植山核桃,还种上太子参。”彭来子说。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胡太平又先后引进锌矿厂、渔具厂等多家企业。

  谈及未来,眼角嘴角满是皱纹的胡太平兴奋起来:“打算明年扩大山核桃的种植面积,还要开发旅游资源,总之就是走特色,挣的钱都归老百姓,我就是个带路的!”(钱伟 叶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