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下潜500米的新起点
1月12日2时22分,潜水队员管猛从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船的生活舱中出舱。“有了胡建第一次出舱经验,我心里踏实多了了。”管猛回忆,这次装备没出意外,但却遇到严峻的自然挑战——海底水流太大。为保证潜水员的人身安全,金峰又把他叫回了潜水钟。
此时,管猛的妈妈钱兰君揪着心,紧盯着电视屏幕上的画面。那天,她才知道儿子究竟是干什么的。在进舱“闭关”前,管猛下意识地抬起左手摸了摸后颈。钱兰君在电视上看到儿子戴头盔时痛苦的表情,“心绞痛都要犯了”。
为避开急速水流,金峰决定让潜水钟再往下3米,安放妥当后,第三名潜水员董猛出舱进入海底探摸巡查,金峰嘱咐他“到水底探一探”,此时已是凌晨3时33分。早上5时9分,3人乘坐潜水钟返回到位于甲板上的生活舱里。1月12日早上8时,李洪健、罗小明、谭辉乘坐潜水钟再次下水。10时54分,第二钟李洪健出潜,当他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入了313.5米的海底时,作业船上响起了阵阵掌声。
“那是一种自豪!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意义升华了。”以前是军人的李洪健18岁被招入海军,从事潜水任务,多年来,在海中一次次的潜行在心中是工作,那一刻沉甸甸的职业荣誉感突然在心头沉淀。
“那一面红旗在深海中,是我国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奠定基础的象征。”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振亮此间表示。走向深海的石油开发,对海洋的深潜水事业提出尖端要求,此前,中国一年至少3000万美元的深潜水市场份额被老外挖走。中国每年大量进口石油,一旦发生像“威望”号这样的深海沉船溢油污染该如何应对?三峡蓄水已达到171米,如果发生沉船阻碍航道,威胁大坝安全,如何打捞?王振亮说,SS300饱和潜水系统最大饱和潜水深度可达300米,基本覆盖我国沿海大陆架深度。
采访结束时,郭杰说,曾经以为300米饱和潜水成功就可功成身退了,但心里总是不甘,“美国已经在实际作业中,下潜到700米深的海底,日本能到450米深,我们不能落后,研发500米的技术远比300米复杂得多,现在又没有设备,一切技术研发都是推测中进行,只觉得自己不再年轻了。”
采访手记
深潜者的别样爱情
于宛尼
“过年回家,忙什么了?”“吃饭,相亲……”1986年出生的潜水队员董猛干脆地回答。“休假时都想做些什么?”“赶紧结束相亲的活动。”面对董猛的幽默,在场的人都笑了。但这却是年轻的救捞潜水队员们不寻常生活状态的白描。
在中国,交通运输部正着力打造现代化海上救捞体系,现已实现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救助。“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普通公众看来,中国救捞精神无异于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于救捞潜水员们而言,却直接意味着他们要经常过着一种“高压力、封闭式”的生活。
无论是国家指派的公益性抢险打捞及财产救助行动,还是海上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清障、沉船存油、难船溢油的应急清除,你都会看到救捞潜水员的身影。
沉船发生,救捞潜水队员要带着钢丝在海底越过重重障碍把缆绳系在船底,以便专业设备将船托起。人员落水,救捞潜水队员要在黑暗的海面下,探寻生命的奇迹。
李洪健说,封闭训练,一有任务在船上待上个把月是家常便饭,“每次从船上下来,感觉世界都变了,自己却错过了。”胡建说出他的遗憾,“我错过了孩子成长的经历,错过了陪伴妻子、父母的生活。”
救捞潜水员常年过着与世隔绝一样的生活是记者采访的感受。李洪健1年间与妻子见了10次面就结婚了,“依靠打电话维系了感情。”这别样的爱情,让记者惊叹。加入救捞队伍7年来,李洪健和妻子共处的日子不足800天。
而今,28岁的董猛似乎冥冥中也将与李洪健有着同样的命运,因为这是救捞人舍己为人的现实。他们可以顶住海底的31个大气压的压力,却扛不过世间人情世故;他们有常人的情感诉求,却无法拥有普通人的平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