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罗国杰教授:炼坚强意志 著道德文章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在高校还是在学术界,中国人民大学的罗国杰教授知名度都很高,他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担任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长达20年,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翻阅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著述,罗国杰的名字必不可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到《伦理学新编》,一个个鲜明的学术脚印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新中国的创立与发展。

  遭遇六次大病,依然笔耕不辍

  当人们阅读罗国杰的著述,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徜徉时,又有多少人知道,近些年,罗国杰还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从2000年起,也就是自72岁那年开始,他前后患过6次大病,脑血栓、车祸、严重“房颤”、因脑出血而作“开颅”手术、长时间的“心脏停跳”、急性脑梗塞。“罗老师特别有毅力,也很坚强。”所有认识罗国杰的师生都这样形容他。在一次次重病面前,他每次都坚强走过来,大病初愈,便立即投入教学和研究,带博士生,审阅书稿,笔耕不辍。从70多岁开始,罗国杰又用电脑写作,双手盲打,速度飞快。

  正是在罗国杰与疾病抗争的时候,他担任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首席专家和召集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项目,这部教材从2005年3月开始编写,先后征求了27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百位理论工作者、150多名大学生的意见,经过了反复修改。尽管罗国杰处事态度一向是“尽力而为”和“听其自然”,但这次却不顾疾病缠身,倾注了所有心血:“这一工程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以往,必须全力以赴。”

  教的是伦理,写的是道德,做人更要有原则和底线。讲台上的罗国杰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生活中的罗国杰更讲道德和信仰。罗国杰1928年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的罗岗村,回忆过去时,他说自幼就爱读武侠小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困济危”,这些传统道德思想对他影响很深,几十年来,只要路遇“不平”,他都会挺身而出。1989年初,他已是一把年纪,在北京蓟门桥商场内看到两人相争,其中一人还挥舞着尖刀,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去,冒险将两人隔开。

  “他始终以身作则,不但做道德文章,还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对党的事业忠诚不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准则。即使在刚做完手术的病痛时刻,他也不忘叮嘱前来探望的同事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熟悉罗国杰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