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些,再近些
“群众就是老师,多走一步路,多问一句话”
走进3月的康巴大地,白云蓝天下,一朵朵鲜亮的白色帐篷,像羊蹄花盛开在鲜绿的草原上。牧民们搬进温馨的新帐篷,都十分感恩毕世祥为之付出的心血。
2008年10月,时任副州长的毕世祥,牵头落实四川省下达给甘孜州的一项任务——设计帐篷新生活蓝本,让牧民们在游牧过程中也能过上舒适的现代生活。
毕世祥接到这个任务,既为乡亲们感到高兴,又觉得很有压力。帐篷新生活的设计,国内外都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毕世祥说:“我们要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工作,汲取群众的智慧来改进工作,群众就是老师。”
毕世祥一头扎进牧场,住进帐篷,与牧民抵足而眠。
草原深秋的夜晚,寒风呼啸,寒气透过篷布阵阵袭人,冷得让人无法入睡。他想着,这种草原老式帐篷,牧民们一住就是几代人,漏风、漏雨、不防潮、不保暖。室内设施简单,没床具,牧民席地睡,年龄上了50的人,大都风湿病缠身,走路直不起腰来,他们的草原生活,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浪漫。
牧民说:“我们的游牧生活长期就是这样,要是有一间能搬得走的保温房就好了。”
一连几个夜晚,毕世祥就着酥油灯,和牧民促膝交谈,听取他们的想法,一起探讨帐篷应该咋样改进,设备应该咋样配置。
住在不保暖的帐篷里,毕世祥的头疼后遗症每晚都会发作。随行工作人员劝他:“住帐篷太辛苦,你又有头疼病,还是住到条件好点的县城去吧。”他说:“离群众远了,怎么学得到东西?我们就是要近些,再近些。”
那段时间,他带着相关人员整天在帐篷和牧场转悠,牧民们的建议和他自己对牧民帐篷生活的设计构想,记了满满几大本。不久,就设计出防风抗冻、拆卸方便的新式帐篷;设计出可支撑,又透气的晒奶垫,可改变长期随地晒奶渣的不卫生习惯;设计出不用电、使用方便的手摇牛奶酥油分离器,帐篷搬到哪里,牧民都能吃到新鲜酥油。他还带人设计出折叠床、多功能组合桌、太阳能照明等,共计9大件帐篷新生活的设施样本。
2009年的藏历新年,新型帐篷在石渠县色须镇发放时,牧民们围着新型帐篷跳起“锅庄”舞,夸赞不已。如今,甘孜州牧区帐篷新生活“9大件”已普遍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牧民们的生活质量。
毕世祥常提醒身边的干部:“下基层要多走一步路,多问一句话。只有接地气,才能生灵气。”多年来,毕世祥坚持在基层多走多问。从广袤高寒的草原牧区,到延绵湿热的河谷农区;从东部、南部到北部,他进村入户,把田间地头当课堂,以牧场草甸为书本,拜农牧民群众为老师。他与基层群众共探讨,齐商量,找到了制约甘孜州农业发展的症结;他提出,要跳出传统农业来抓农业,加大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