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青春去哪儿了
到兰考后再没时间拉二胡
▲1953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车间里凭听觉监测卷扬机的运转情况(资料照片)。
新华社郑州5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兴军 杨舟)许多年过去了,面对记者采访,77岁的郭玉慧依然能清晰地记起和焦裕禄下跳棋的情景。时间倒回至1957年,35岁的焦裕禄时任洛阳矿山机器厂第一金工车间主任,和他同办公室共用一张办公桌的郭玉慧负责车间后勤工作,是个20岁的年轻姑娘。
工作之余,焦裕禄有时会找人下棋。“他找男同事下军棋和象棋,跟我下跳棋,一边下一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哼着小曲。”郭玉慧回忆。
“‘小郭来,咱俩下一盘。’我不太会,每次都一样的走法,他看了就笑,一边教我一边说,‘干啥都得动脑筋,你看你每次都这样下,人家都知道你的路数了,你得换个战术啊。’”
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纪念日。提起这位共和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县委书记,人们记得最多的是他“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的事迹。但在多位焦裕禄的同事和家人的记忆中,青年时期的焦裕禄幽默风趣,多才多艺,只是到了兰考后受客观环境所限,人们难得有机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作为家中长女,焦守凤跟父亲焦裕禄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在她的印象中,年轻时候的父亲爱好广泛,很有生活情趣。
“父亲喜欢拉二胡、唱京剧,还喜欢钓鱼,很会生活。在洛阳期间,工作之余他给自己安排得挺好的,比如钓钓鱼,拉拉二胡,我就陪着父亲钓过好几次鱼,一次还钓着一只小乌龟。”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地处山东省博山北崮山村。在历经少年时期的贫苦、日伪统治的险恶后,他加入了革命队伍。31岁那年,作为一名地方干部,焦裕禄从郑州被选调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这一干,就是9年。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厂里每天7点半上班,焦裕禄往往7点半之前就到了办公室。烧水烧柴、打扫卫生,之后开始工作。郭玉慧回忆,看图纸的时候,焦裕禄手边放着两支笔,一边看一边做标记,红笔点、蓝笔圈,有时还打上五角星和重点号。
“一份图纸看下来,上面标得像是作战图,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他自己心里有数。”郭玉慧说,“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趴在图纸上琢磨半天,或者微微仰起头思考,想通了就一笑,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多位工友介绍,早在担任第一金工车间主任之前,焦裕禄曾被厂里派往大连重型机器厂实习。
尽管时间不长,但那却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他的文章时常刊登在厂报上;联欢会上,他的二胡独奏总能赢来阵阵掌声。有段时间,焦裕禄还和厂里的苏联专家学习过跳舞。
“按照母亲曾经的评价,我们兄妹这么多人,就综合素质而言,还没有人能超过父亲。”大儿子焦国庆说:“父亲并非天生多才多艺,很多爱好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爱。”
1962年6月,焦裕禄再次回到地方任职,不久后调任兰考县委书记。此时,面对严峻的抗灾救灾形势,他忙得再也没有时间拉二胡了。
二女儿焦守云回忆,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兄妹放学回来,难得见到父亲的身影。问起来,母亲的回答不是“下乡去了”就是“在开会”。
“一旦有时间在家,父亲就爱和我们呆在一起,他给我们唱儿歌,还教我们养兔子,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说,“有时候下乡也带上我们,让我们捡拾路边的麦穗,但这样的生活点滴十分有限,却令人难忘。”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光阴荏苒,当年的“小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记忆中的焦裕禄还是那么生动鲜活。
“大冬天的,他里面穿着中山装,外面是一件过膝的呢子大衣披在身上,老爱叉着腰,跟我们说话前总是一笑。这个样子一直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郭玉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