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焦裕禄的家风(图)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4

  时光荏苒,到今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辞世整整50年了。五一假日,我拨通了老朱的电话。他已退出领导岗位,开始了人生第二个黄金期的美好生活。谈及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兰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总书记再次瞻仰焦裕禄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要求全党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深学、细照、笃行,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忆起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就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重要讲话,亲临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禄亲属,一一道出子女名字,与当年“看白戏”的孩子对号的情景。老朱告诉我,今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再次亲切接见焦裕禄子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他们身体情况和子女情况。焦守云说:“我们一定传承好父亲的精神,保持家教家风。”

  这一信息使我怦然心动,十多年来与焦家后人接触所感受到的那种极可宝贵的东西,愈发变得鲜明而显豁起来。我想起当年兰考县城关镇渔场为让身患肝病的焦裕禄补补身体,送来了十多条活鱼,焦裕禄回家后对嚷着要吃鱼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一桶活鱼送回渔场;县救灾办看到焦裕禄穿的棉袄实在破得不成样子,悄悄给他拨了3斤救济棉花,当女儿拿着棉花票高兴地嚷着要给爸爸做新棉袄时,焦裕禄疼爱地对孩子说,这些棉花是国家用来救济灾民的,公家的便宜不能沾;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想到县机关当打字员,焦裕禄提出要么到机关打扫卫生,要么去供销社咸菜厂当腌咸菜的工人,并做通她的工作高高兴兴去咸菜厂上班;为在孩子心里打下劳动光荣的烙印,焦裕禄经常领着孩子们在收获过的大田里拾麦穗、复收红薯和花生,然后全部交到生产队;焦裕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可他坚决拒绝领救济,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女儿焦守云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穿的是带补丁的裤子,赤脚穿一双布鞋……

  简朴的生活,严格的家规,正是家风这所无形但却可以定格人的一生的特殊学校,奠定了焦家后人正确而坚实的人生轨迹。你们干好了是焦裕禄的孩子,干不好也是焦裕禄的孩子。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生前时常这样教诲后代。星流月转,潮起潮落,焦裕禄的儿孙,这些笼罩在光环下却恪守家训家规的传人们,不伸手,不特殊,诚实劳动,自食其力,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努力做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尽其所能播布和诠释焦裕禄精神。从老朱口中得知,如今,焦家儿孙共27人,第三代10个孩子有一半打工或待业,谁也没搞特殊化。习总书记再次接见焦家子女那天,两代人齐聚焦家小院,按照总书记的勉励和嘱托,着眼传承光大焦裕禄精神,面向新的实际充实完善了父母创立的家规。

  我忽然想起那个在我心中翻腾了半辈子的不准“看白戏”的故事,就势问道,当年“看白戏”的那个孩子是老几呢?老朱哑然一笑:嗨,那不就是大儿子焦国庆嘛!说起来他还是你们沈阳军区的呢!他在部队21年,当过董存瑞生前所在班班长、所在连连长,后来当了营长、副团长,被评为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后转业回河南开封工作,现已退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世风的缩影。一个家庭半个世纪赓续有致、流布不衰的家风,浸润着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又折射出世相万态和人间真情。东汉有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焦裕禄精神,从匡正家风引领世风,不正是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现实课题么!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