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网宜昌5月18日电(记者刘紫凌、梁建强)下田间、访农户、看农作物长势、解各类“疑难杂症”……从风华正茂之年与农业科技工作结缘起,26年间,湖北宜昌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费甫华无论严寒酷暑,坚守山乡田野,用农技农艺扶贫,使小魔芋成为亿元大产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富民专家”。
“品字形、一条线,芋嘴歪一点……”暮春时节,费甫华的又一堂“传经课”在田间地头举行。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紫台山村永兴生态农场里,他一边破土开沟,一边讲授示范,身旁围聚着近百位农民。其中,20多人是为了“听课”,特意在前一晚赶了一百多公里山路而来。
今年49岁的费甫华,曾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硕士。大学毕业到偏远山乡上班当年,他的身边就有4个年轻人相继离开。
他告诉记者,选择基层一线钻研农业科技,源于一次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调研带来的触动。那天,一个村民背着一袋红薯在山里走了一天到镇上去卖,只为换回一小袋米煮红薯稀饭招待他。
“山里百姓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想留下来做点事,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有钱用、有饭吃的日子。”费甫华说。
他选择了易于在山区种植的魔芋作为“突破口”之一。大山深处的田地,逐渐成了他的固定“工作室”。白天,他在山野收集样本、采集数据;晚上,他忙着查阅资料,并时常与农户们一起探讨交流种植经验及遇到的难题。在长阳、五峰、秭归等地的偏远山乡,他经常一住就是几十天。
病害是魔芋产业化发展的“老大难”。费甫华经过多年艰辛摸索、潜心研究,发现魔芋种植主要须防12种病害,其中5种属国内首次发现。
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先后完成了“魔芋抗病丰产栽培综合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五峰县长乐坪镇曾是魔芋种植大镇,但因病害影响,农户积极性受挫,种植面积一度锐减。费甫华不惧山高路险,每年坚持进山10多次,不求回报地为农民传授魔芋栽培和防病技术。费甫华与当地干群经过3年打拼,使长乐坪镇魔芋种植业获得复苏,面积及产量成倍增长。
“我家小儿子能上大学,两个儿子能在城里买房交首付,多亏了费专家!”在费甫华的指导下种植魔芋,秭归县杨林桥镇赵家山村村民杨传春连续多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目前,杨林桥镇的魔芋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成为宜昌市的魔芋种植大镇。
同样是在费甫华的帮助下,长阳县永兴生态农场从1000公斤种子起家,如今年产芋种40多万公斤,成为渝东、鄂西最大的魔芋种子基地。
永兴农场场长尹春云给记者讲述了他难忘的一幕——去年冬,天降大雪,气温骤降,永兴农场3万公斤芋种出现腐烂。这可价值30多万元呀,情急之中,老尹给费甫华打了求救电话。
费甫华接到电话立刻出发,雪深冰厚,车辆不能前行,他徒步几公里山路赶来农场。现场把脉问诊,找到腐烂原因,开出处置方案,芋种最终得救,使农场避免了巨额损失。
“小小魔芋,带起一个富民大产业。”宜昌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说,费甫华团队推出的魔芋抗病丰产栽培技术和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多项成果已推广到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等10多个省市,推广示范面积累计2000多万亩,帮助百万农户增收逾30亿元。
为了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除魔芋外,费甫华还对水稻、大豆、蔬菜、玉米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推广,累计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登记16项,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来自田野的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对保农户增产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农艺师,选择了这个行业,也就选择了与泥土终身为伴。”费甫华说,“只有扎根田垄,与农民坚守在一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