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不久,依托于石药集团的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验收。作为重点实验室主任,我省第三批高端人才之一、石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金戌,由衷地为石药进入我国医药研发“国家队”高兴和自豪。
身穿一件普通的白色衬衫,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年轻干练,言谈间流露出一种自信和自然的亲和力。这是记者日前见到王金戌博士时的第一印象。
“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王金戌博士很“简单”地概括自己的工作。但这“简单”话语背后,是坚持在药物研发口上工作17年,先后带领团队获得50多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4项重大技术项目改造等,共取得各类科研技术成果40多项,成果转化率100%……一串串闪光的数字向我们诠释着一位药物研发专家的坚持与创新。
药物研发要坐得住“冷板凳”
1998年,王金戌自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毕业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金戌与石药集团有限公司结缘。与此同时,因为成绩优异,导师建议王金戌留校。人生的岔路口,王金戌选择遵从自己内心“学有所用”的想法,走进了制药企业。
参加工作时,王金戌从一名技术员做起。1999年至2003年,王金戌博士主持了国家“九五”重大技改项目7-ACA项目,在我国首次成功地将膜分离超滤技术及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2001年7-ACA项目成功投产,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今天,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酶法7-ACA生产线最早在石药建成投产。
2003年王金戌又开始主持“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产业化示范项目”。2006年,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上市,为我国广大脑卒中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福音。2009年“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5月,恩必普又捧回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目前,丁苯酞后续技术开发已形成系列,专利授权韩国、美国,开创了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制药企业进行技术输出的先例,年销售收入已达10亿元以上。
“恩必普刚研发时还是口服型药物,经过改进,2010年我们才开发出注射型,患者使用后,药物效力的发挥从10%提到了100%”,王金戌说,“十年磨一剑,在制药上一点都不夸张,科研也要坐得住冷板凳。搞药物研发,周期长,很多时候,研究结果跟设想方向会不一样。在这种时候,对我们搞研发的人而言,坚持和耐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