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是农民的儿子,长期扎根山区、坚守在基层一线,接地气、熟民情;他从小怀揣着当警察的梦想,21岁那年因勇斗歹徒、身负重伤的感人事迹被福建省公安厅破格录用为人民警察;“拼命三郎”“草根警察”“小武哥”“乡村总理”……这些群众为他取的亲切外号,记录了他一段段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从警经历。他,就是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福建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和2007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一等功和二等功荣立者——永泰县公安局赤锡派出所所长郑伯武。
他把“仇人”当“亲人”
郑伯武最早为人所熟知是关于他身上那12道刀伤的故事。2000年12月,还是一名警校学生的郑伯武,在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实习期间,只身勇斗持刀歹徒,身中5 刀,仍顽强追击300多米将歹徒制服。因为这一英雄事迹,他被福建省公安厅破格录用为人民警察,分配到永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工作。次年7月23日凌晨,郑伯武再次勇斗持刀歹徒,身负7刀,最长一处伤口直径长达10公分。他也因此有了从警以来的第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与他身上刀伤有关的另外一个故事,是他与曾经砍伤他的小黄之间的一段“兄弟不了情”。2007年12月10日,郑伯武入围“福建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时,收到了还在服刑的小黄的一张“特殊的选票”,“选票”上写着:我真诚地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致以最深的歉意……。从此以后,郑伯武经常写信鼓励小黄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在狱中,小黄深受鼓舞,认真改造,先后4次获减刑,并于2012年1月提前获释。小黄服刑期间,郑伯武默默地替小黄照顾年过八旬的奶奶。
小黄回来后,郑伯武为他寻找工作、张罗结婚对象……待他如亲弟弟。后来,小黄在福州某服装厂找了份稳定工作,由于勤快好学,当上了车间负责人。2013年8月,小黄原本想订婚,却因家境困难,迟迟没法定下来。郑伯武得知后,立即掏出5000元钱“支援”小黄下聘礼。
“乡村总理”的爱民点子
郑伯武26岁就当上派出所副教导员,27岁当上教导员,属于“年轻有为”的人民警察。今年3月,35岁的郑伯武提任赤锡派出所所长。在赤锡乡,郑伯武拥有多重身份,他不仅是派出所所长,还是“小武哥文化广场”的管理员、界竹口库区的安全勤务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留守孩子的校外辅导员、党委政府的第一信息员……只要有时间,郑伯武就扎在老百姓当中。不管什么难事、急事、实事,只要该管、能管,郑伯武都管。所以,辖区群众又送给了这位新晋所长一个美誉——“乡村总理”。
赤锡全乡16000多人,拥有永泰县最大的移民新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剩下的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针对辖区这一特殊情况,郑伯武集思广益,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小武哥文化广场”、组建了一支库区移民义务巡防队、成立了矛盾排查化解“第一别动队”。“小武哥文化广场”位于赤锡乡人民公园内,集休闲、娱乐、法制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白天,孩子们在这里打打球;晚上,老太太们在这里跳跳舞;逢周末,郑伯武还会到广场给大家播放电影,中途插播“一周预警提示”“民警自编自演的三防小提示”等。
为民服务,郑伯武经常有“金点子”。他将微型防盗报警器、摩托车防盗锁、计算机防盗抢追踪系统盘等一并做成“防盗小礼包”,免费派发给辖区群众。在他手上,先后发放了12批次5000余个免费的“防盗小礼包”,辖区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到任仅3个多月,郑伯武足迹遍布赤锡15个行政村,为群众办实事43件,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感谢信5件。(记者程仁山/文俞松/摄通讯员榕公宣陈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