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首都北京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西藏,援藏博士夫妻马新明和孙伶伶说:“我俩对梦想的追求没有一刻停歇。”
夫妻共圆博士梦
今年42岁的马新明,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一个彝族山寨,家里4个孩子,他排行老大。由于父母均有病,无法下地劳作,马新明从小就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和地里的农活。
就在马新明读小学三年级时,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家里分到了30多亩地,他不得不辍学从耕。但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校园,他常常用自己的干粮从小伙伴那儿换书读。读书,成了他那时最大的梦想。
邻居和亲戚们看到他对学习的痴迷,主动帮他承担起种地、放牧等农活。辍学一年后,马新明终于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重返校园。高考时,他以丽江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田径场上,马新明认识了孙伶伶。孙伶伶一直是学校优秀奖学金的获得者,并于1999年、2003年先后获得了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博士学位。马新明之后也获得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两个硕士学位,2010年7月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夫妻双双圆了博士梦。
矢志报国同援藏
2010年的一天,马新明得知北京要选派干部到拉萨开展援藏工作。于是,两人相约共同赴藏,并得到批准。马新明说:“援藏,是我多年的夙愿。国家把我从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干部、博士,现在正是我回报祖国的大好时机。”
在援藏干部中,马新明夫妇有着“拼命三郎”之称。马新明刚进藏就被任命为雪顿节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备、策划和推介等工作。4年多来,他先后担任过拉萨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和市委副书记等职,分管过30多项工作。
孙伶伶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援藏,工作起来和丈夫一样拼命。4年间,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西藏自治区以及拉萨市的10多项重大课题和研究项目,发表成果近百万字。
由于工作认真出色,2013年,第六批援藏届满后,夫妇俩又被留任为第七批援藏干部。
北京与拉萨的气候条件相差很大,曾经的运动健将也患上了痛风。他说:“长期在藏工作的当地干部群众不讲条件、不讲报酬,无私奉献高原,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和力量,我没有任何理由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