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是何明一作为省政协委员连续履职的第12个年头,平时他以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家身份研究的课题很难与一般人的生活产生交集,但作为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他在以往连续几年省“两会”期间递交的“数字陕西”系列提案,却深刻影响了陕西的发展规划。“政协委员不单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何明一说。
从专业出发,递交更准确的提案
2000年初,作为大学老师的何明一委托学校其他政协委员将自己的“数字陕西”理念作为提案递交省“两会”。2003年,第一次当选省政协委员,在大会发言和讨论会上他依旧坚持这个提案。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对于这个提案给予了肯定,并最终促使该提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当自己的提案被政府采纳,那一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何明一感慨。
凭借着多年的研究和业务优势,何明一能够全面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念,也在地方和企业的多次实际调研中接触到大量一手材料,“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结合大量实地调研,自然会递交出既成熟准确又具有前瞻性的提案。”何明一说。他先后提交的“关于设立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基金”和“加强基础研究,投资陕西未来”的提案,被列入省领导重点督办提案或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目前,省重点实验室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已由提案前的每年三四百万分别增长至每年2000万和2100万。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有时候提案就是从身边细节思考得出的,要想保证提案贴合实际,还需多思考一些问题。”何明一总结道。
两年前的一次下班严重堵车经历让何明一记忆深刻,自此,他开始关注西安市西南方向大学群的出行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他建议将地铁6号线建设向西南方向大学群延伸,不仅方便出行,还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他的提案并未得到采纳。何明一对此并不满意,他找到政府规划部门据理力争,但当对方将提案可能涉及的技术问题、超额费用、长时间审批和相关政策告诉他时,何明一表示可以理解。
此事“虽有遗憾”,但也让何明一对政协委员身份有了新的认识:“政府与公众之间往往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误会,我们委员的职责就是要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沟通消除彼此的误会。”
有舍弃,更有收获
大学教授与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自然也给何明一带来了“小小难题”,在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取舍。”何明一说,虽然牺牲了一定的代课时间和课时费,却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
在何明一看来,当政协委员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听取不同意见,培养了自己更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政协就是一个意见交流的‘大平台’,不同专业的人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有时大家意见相左,但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综合分析某个问题。”
目前,何明一的想法是,在他本届剩余的3年时间里,要把自己的几个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善西南方向大学群出行问题等提案坚持下去,“即便地铁不行,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轨道交通嘛!”。(见习记者 周明 本报记者 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