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赵静:用“数学日记”记载教育生涯(图)
//www.workercn.cn2015-12-29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善于整理——

  出书分享教育心得

  “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学生们的‘数学日记’复印下来,然后自己用订书器装订起来,每学期都能整理出厚厚的一本。”赵静拿着这些“数学日记”感慨地说道,也许孩子们长大后,不会记得我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数学老师,但他们却都是我的财富。

  后来,随着教学办公的现代化进程,很多学生的“数学日记”变成了电子版,“电子版的‘数学日记’整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我可以把这些‘数学日记’,整理成集,并起一些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孩子眼中的数学世界》、《数学真有趣》、《小雨点》、《丑小鸭》、《泉水叮咚响》等等。”

  赵静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孩子写过“数学日记”,但电脑里500多兆的资料被她视为珍宝。“整理这些资料要用很长时间吧。”记者的问题,让赵静呵呵一笑,“的确,整理资料占用了我很多业余时间,常常所有工作完成后,我还要加班。”但面对这些“成果”,赵静总是感觉很幸福。

  除了学生们的“数学日记”,赵静也是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人,她常常在深夜,坐在办公桌前,把自己一天的教育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从手写到键盘数学,她的工作反思和日记就累计达到42万字有余。

  2011年,赵静萌生了出书的想法,她想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但当时因为很多出版的事宜都不懂,我就用word文档,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包括目录,各章节,甚至里面的插图,我都自己找到,并排版。”赵静拿着一本简单装订的“书”,递给记者,“这就是我的书最初的样子。”——全部用A4纸打印,排版略显粗糙,插图简单生硬。但即便如此,赵静仍把这本“书”视为珍宝。

  “还记得当年写到后记的时候,我几乎是一边哭一边写的。”赵静一边捧着手中的书,一边感慨道:“这是我前半生对于教育的理解和体会,这本书耗费了我很多的精力,一边写,我一边拷问自己的心,对于教育、对学生,我做的真的够了吗?”

  2013年4月,赵静的《静享教育之乐——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日子》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拿着这个21万字的教育成果,赵静说,“它总结了过去,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开始,现在的我对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