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应该是党组织能够给予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有5名党员(此次表彰的不计)享有这样的荣誉称号。他们中间,有志愿服务基层的青年才子、有拳拳报国的科技工作者、也有身残志坚的大爱母亲;有夙夜在公的人民公仆,也有牺牲在抗洪一线的消防战士,他们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树立了一面面“标杆”和“旗帜”。
建党95周年之际,湖南日报记者分头回访这些“标杆”和“旗帜”,从他们身上找寻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力量。
1 吴奇修:理想信念历久弥坚
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人物】
吴奇修,男,1966年6月出生,湖南娄底人,1993年入党,现任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2001年,时任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党委副书记兼石门农村改革试验区党总支书记吴奇修,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首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殊荣获得者。
【故事】
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吴奇修赶在担任第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巡视组副组长前夕,抓紧时间在南方几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农村综合改革和防汛救灾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和督导,乘坐夜班飞机返回北京。当晚整理此次考察的资料和思路,直至凌晨一时多。6月17日一早,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财政部大楼。
他告诉记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29年,从大学生村官一步一步到共和国的“财经卫士”,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干事创业的激情从未消退。
1987年,吴奇修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学以致用改变中国农村贫穷面貌的理想激荡着他,促使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主动要求到革命老区湖南涟源县农村去工作。
当时,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对涟源县来说是一个“宝贝”,县里的领导认为他去农村太浪费,一开始把他留在县计划委员会工作。期间他两次申请去贫困村扶贫,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了切身的感受和思考,使他更加坚定了去基层的想法。1995年,吴奇修上任茅塘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北大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村官。
在石门村,吴奇修一干就是7年,凭着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坚守,他从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入手,团结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之路。他把一个贫困村改造成了“全国文明村”、省级小康示范村、湖南省第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村党支部成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央举行隆重庆祝仪式。作为湖南省第一个获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奇修获邀参加庆祝仪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是朱镕基总理给我颁的证书,挂的奖章。”他回忆说,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50位获奖者中,受邀上台领奖的只有28位,他是第三个上台的。
颁奖典礼之后,7月2日,吴奇修作为获奖者中的突出代表,被邀请在一场座谈会和一场报告会上发言。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举行,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吴奇修所作的汇报——《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锻炼成长》。7月6日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由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委主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00多人参加,吴奇修分享了自己大学毕业后投身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
历任湖南村、镇、县(县级市)、市党委、政府和省直机关主要领导, 2010年,吴奇修由湘潭市市长调任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肩负国家的“财经卫士”职责,5年多来,他带领监督检查局依法依规组织较大规模的专项检查63项,查处各类违规资金逾2万多亿元,且未引发任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016年4月,吴奇修担任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正是在农村基层与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建立的深厚感情,使吴奇修时刻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改革等任务,扎实做好财政支农、扶贫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管身处顺境或逆境,不管多苦多难,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勤政廉政、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操守不能丢。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乡音依旧,情怀依旧。在这位50岁的共产党人身上,当年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澎湃激情,从未因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而有丝毫改变。这就是一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贞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