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不懈追求的法官(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0-11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不懈追求

记时代楷模、新疆哈密中院退休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退休法官。9月26日,中宣部宣布他为“时代楷模”。

9月21日,阿布列林给哈密一中师生讲48年前与焦裕禄家人合影的故事。王书林 彭 彪 摄

 9月30日,阿布列林在哈密惠康园社区进行法治宣讲,解答法律咨询。

  9月28日清早,记者踏上了疾速东去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从乌鲁木齐赶往哈密,采访阿布列林。

  哈密地处“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新疆东联西出的东大门。今年2月18日,哈密撤地设市,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年轻的城市。列车疾驶,穿越辽阔的吐哈油田,戈壁上井架林立。临近哈密,白杨排排,棉田雪白,葡萄串串碧绿,红透了的大枣挂满枝头,披着皑皑白雪的东天山映衬着片片绿洲,一派壮美的丰收景象。

  浓浓焦裕禄情结

  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对口援助的哈密市和兵团13师,共同推出了35集电视连续剧《花开的季节》。该剧呈现一群来自兰考的新一代摘棉女工,在哈密弘扬焦裕禄精神,劳动中增进民族融合、与各族群众携手致富的故事,连续剧在哈密开拍。9月28日下午,《花开的季节》出品单位和河南援疆指挥部专门邀请阿布列林参加启动仪式。原来,他拥有48年浓浓的焦裕禄情结。

  仪式之后,记者见到了阿布列林。眼前这位65岁的维吾尔族退休法官,头戴一顶小花帽,敦厚淳朴,两眼炯炯有神。他满含深情地讲述了48年前的动人故事。

  1966年2月,还是一名中学生的阿布列林,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深受感动。那时候,他梦想去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兰考看一看。

  1968年2月,阿布列林与几个同学到上海,在返回新疆途中,和同学们商量在兰考下车去拜谒焦裕禄墓。下车后,阿布列林一行6人,每人出1元5角钱,凑了9元买了一只花篮,边走边问,找到焦裕禄墓,献上花篮。他们在墓前站成一排虔诚鞠躬,用维吾尔语齐唱歌曲《焦裕禄 毛主席的好学生》。

  尔后,他们去了兰考最大的风沙口东坝头参观。一路上看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改造盐碱变成的大片良田,栽植的排排泡桐抵御风沙;阿布列林深深被焦裕禄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在兰考中学,阿布列林他们找到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和儿子焦国庆,一起来到焦裕禄家。

  焦裕禄年迈的母亲流泪拉住阿布列林的手:“你们好辛苦啊,从老远的新疆来给我儿子上坟,谢谢你们!”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端出热腾腾的红薯招待他们。焦裕禄家对面,有一个小照相馆,阿布列林和焦国庆一起,把照相师傅请来,到焦裕禄生前办公室门前,与焦裕禄母亲、妻子和儿女合影,付了8角钱照相费和4角钱邮寄费。

  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就收到从兰考寄来的3张照片,阿布列林把其中一张装在镜框里。几十年来,他搬过8次家,每次都仔细保存。这张老照片,成了阿布列林一生的焦裕禄情结,焦裕禄精神鼓励着他勇往直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

  阿布列林先后在哈密条件艰苦的火箭农场四分场、农机厂工作,当农工、当翻砂工,脏活累活抢着干,双手磨出厚厚的老茧,从不叫苦叫累。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1979年12月,阿布列林凭着优异表现,被调入哈密市检察院工作。无论酷暑夏日还是凛冽寒冬,他没日没夜地捧着刑法、刑诉法学习,努力掌握办案所需的专业知识,力求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1984年1月12日,阿布列林加入党组织,实现了他做共产党员的人生梦想。

  在市检察院、法院和地区中院工作30多年,阿布列林连连受奖,两次立三等功,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40多年过去了,阿布列林对那次跨越3000多公里的探访记忆犹新,与焦家照的那张老照片始终伴随着他。焦裕禄“亲民、求实、奋斗、无私”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一直影响、鼓舞着他。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焦裕禄精神像灯塔一样照亮他的人生。他深情地告诉记者:“焦裕禄精神鼓励我一生成长进步。以焦裕禄为榜样做好党员好干部,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