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鲍国华看来,他这个年纪的群体,为了孩子都会想办法在城里买房。可是,需要付出的也多,只有全家都工作了,才可能有支付首付的能力。2011年,鲍家衡从武汉市建设学校毕业后,在同一工地从事现场管理,每月收入近5000元;妻子则在工地负责清场,每月收入也有近3000元,正是靠着这样的收入,才积攒起23万元首付款。
同样,农民工张祚艮在武汉市江岸区发展大道上,收获了一套70余万元近90平方米的商品房,“房子虽不大,但在武汉终于有一个固定的落脚点了,今年还在新房过年了。”
今年45岁的张祚艮是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张家湾村人,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跟着村里人学起了泥工的手艺。1991年,刚满20岁的他选择外出打工,来到武汉闯荡,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砌墙。“那时待遇很差,最少时每天只有3.5元,勉强温饱。”后来,张祚艮娶妻生子,心里暗自鼓气:“一定要好好干。”
为了能多挣钱,让家人过得宽裕一些,他在工地干活不分白天黑夜。春节加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寒来暑往,他咬牙坚持,没有一丝怨言。凭借着勤奋好学,张祚艮的泥工手艺日益精湛。现在,在中建三局武汉儿童医院项目担任临建基础施工负责人,除了供大女儿和小儿子读书上学,每年还能勉强攒下一些钱。
常年奔波在工地一线,买房的计划慢慢搁置下来了。随着小儿子的出生,触动了张祚艮的内心:“不能再让小孩跟着我们到处漂泊了,要在武汉有自己的房子。”
为了早日实现安居梦,张祚艮干活更加努力,妻子也在一家公司找了活,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有1万多元。2013年,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窝”,张祚艮最终坚定了买房的打算,在武汉看了不少楼盘,拿出打工多年的积蓄付了首付,每月还款3000多元。“收入有保障,才敢分期付款,还贷压力不小,但我有信心”。
张祚艮说:“在城里有了一个家,就能和家人朝夕相处。”他现在的愿望也很简单,就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得到城里优质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都能有美好的未来。和张祚艮一样,鲍家衡也因为房子有了新的梦想,“买房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我打算考个建造师证提升自己。”虽然因为没有公积金,只能选择商贷,2700元的月供几乎达到了他月收入的六成,鲍家衡依然很享受这样的状态。(中工网记者 张翀 中工网通讯员 张芬 张婵娟)
徐春姣:“工会主席守土有责” | 2008-11-04 |
“小处方医生”王争艳 | 2008-11-04 |
陶猛:从农民工到“首席技能大师” 黄梅小... | 2008-11-04 |
地铁建设者的精神风采:汗水如此美丽(组图) | 2008-11-04 |
农民工的“娘家大姐” | 2008-11-04 |
“红薯爸”为子治病卖良心薯 新年愿望全家... | 2008-11-04 |
维权哥向永兴:十年坚持为农民工维权 | 2008-11-04 |
全国劳模向永兴:为农民工维权105件 涉... | 2008-11-04 |
孙文浩:帮农民工讨薪八年 | 2008-11-04 |
吴天祥——他是一座桥 | 2008-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