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挑选要加工的核桃
公司免费发放草果苗给农户种植
加工瓦姑茶叶
立秋已过,秋茶即将采摘,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城仅十多公里的一座厂房里,何文弼刚接待完一批客商。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很有干劲,他是泸水县农资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农企“新秀”晨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他的父亲何志伟是农资公司的“掌门人”,从他父亲那辈起,农资公司就开始从事大峡谷的草果、茶叶等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把怒江大山里的“金宝贝”卖出大山,一直是他们的夙愿。
今天,年轻的何文弼继续着这份事业,对接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一场探索和突围就此展开……
父亲——寻路
碧罗雪山脚下的泸水县瓦姑村,这里的群众历来就有种茶、制茶的习惯,但由于地处偏远,市场难以开拓且受外地茶叶的冲击,群众种植茶叶的兴趣渐渐减弱。
2004年,正在寻找多种经营渠道的何志伟发现了藏在深山中的瓦姑茶园,牵头组建瓦姑茶专业合作社,由此开启了泸水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幕。公司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以往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如今全村7000多亩茶园绿意盎然,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这是农资公司跨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步,何志伟深深知道,这一步跨得有多不容易。泸水县农资公司原为泸水县国有企业,2003年7月通过改制成为当时泸水县唯一一家民营为“三农”提供服务的流通企业。生长于农村的何志伟接手这家企业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农民兄弟负责。
瓦姑茶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组建,闯出了一条路子。紧接着,在当地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下,农资公司开始桐油、草果、核桃等特色产业的种植,三河草果专业合作社、青云核桃专业合作社相继组建,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模式在山乡大地,日趋成熟。
在三河村,3000多亩有机草果,遍布山林,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果”;在大密扣村,核桃种植近万亩,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一年下来,农户收入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以前,山坡地上种的全是包谷、豆类农作物,生活并不好。现在种上草果、核桃等经济作物,收入多了,生活更有奔头了。”泸水县大兴地村民欧慧兰高兴地说。
这些年来公司也遇到过不少挫折。“记得有一年草果市场低迷,客商都选择观望,老百姓的草果难找销路,但父亲却冒着风险,用固定资产贷款,以保护价收购村民们的草果,解决了很多农户的燃眉之急。”何文弼说,当时一家人很不理解,父亲只说了一句话:“我也是农民出身。”
就是这句话让何文弼记忆犹新。
2008年,公司注册了雪黎牌商标,雪代表碧罗雪山,黎代表高黎贡山,“把怒江原生态的东西卖出大峡谷,树立民族品牌”成为梦想。
儿子——接棒
年轻的何文弼继承父业。与父亲那辈的观念不同,何文弼观念里的农业,科技是个硬指标。
2015年何文弼接触到云南云天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肥微工厂,紧接着,他把云南凡是有云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厂的地方都跑了个遍,便下定决心开始为土壤庄稼做“肥料定制”——根据当地土壤和作物生长需要设计“有机无机掺混配方肥”。
何文弼告诉记者,传统复合肥配方不能针对需求差异进行调整,粗放的配方是农业难以增产的原因之一,而云天化测土配方肥则可以根据化验,为农户的土地、农作物定制化生产。
在何文弼的微工厂里,记者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化肥,正待发往农户和订购单位。这些化肥袋上,都贴有一个小标签,注明着农户的村组、姓名、种植物和添加了哪种营养元素。
“比起传统的肥料,我们定制的配方肥更省工省钱。”何文弼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一亩地要投入约240元的肥料款,工人3人左右,现在只需一袋120多元的配方肥,一个工,一亩地节省了120元左右和2个工人的成本。”
今年5月投产,工厂至今已往泸水、福贡、贡山等地销售了100来吨的配方肥。
与此同时,为加强与村组、农户的联系,公司还建立了村级联系人制度,每个乡镇有一个村级联系人站来管理辖区内的村级联系人。“村级联系人主要负责微工厂的技术宣传和推广,肥料代销等事宜,也负责把用肥情况反馈给公司。” 何文弼说,为百姓找寻最适合的配方,也是在为公司找寻适应市场的出路。
在智能化肥微工厂的宣传小册子上,“科技改变农业”字样赫然在目,在何文弼看来,这不仅仅是他们父子两代人的探索方向,也是峡谷农业的发展方向。
何文弼喜欢用“第二代农资人”来称呼自己。与父亲那辈农资人相比,新时代的自己,身上有着鲜明的烙印。何文弼说:“农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2015年国内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超过1千亿元,农产品电商平台近4000家,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涉农电商企业上线,农产品已进入电商时代。
早在10年前,何文弼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以前都是小打小闹,现在是时候要把这块做上去了。”何文弼说,就拿配方肥来讲,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订购,农户只要在各大网络平台的云天化官方网店或云天化的APP上下单,订购的肥料就会送到家或者用户所在的村委会。
电商正在为曾经深藏峡谷的“金宝贝”打开通向世界的桥梁,也将给这里的传统农业带来一次深刻变革。
如今,何文弼的微工厂已获得初步成效,公司的APP也正准备上线。下一步何文弼有个计划:在每个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同时构建集种植、销售、物流运输等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打造怒江到全国市场的线上线下平台,让怒江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峡谷。
“父亲一直告诉我,农资人要有‘三农’情怀,做企业要合法、合理、合情、合乎市场,我一直牢记着。”何文弼微微一笑,年轻的他这辈子是离不开这个行当了。(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