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张红亮:80后的“高铁梦”
//www.workercn.cn2014-02-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张红亮:80后的“高铁梦”

 

  人物检索:张红亮,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应用技术员,中国第一代高铁维修师之一。

  “每隔18天就要对动车组的‘腿’,也就是车轮做一次深度检查。对车轮检修的技术标准以2毫米为底线,相当于一个针头的大小。检修通过机械手进行操作,上面带有24个探头,可以对细小的缺陷作出准确的判断。”第一次见到张红亮时,他正在动车检修库内的高科技机械手前,对新来的十几名学员进行现场教学。

  不到30岁的张红亮,是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的一名应用技术员。广州动车段是我国4大高铁动车检修基地之一,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基地,每天夜幕降临后,奔驰在京广高铁线上的动车组都会陆续“归巢”,进行80多个项目的严格“体检”,而为它们“体检”的是一群以80、90后为主的中国第一代高铁维修师。目前,在广州动车段,已有超过1000名80、90后高铁维修师。

  2007年,还在读大学的张红亮南下旅行,第一次乘坐了从东莞到深圳的动车。流线型的外观,舒适的乘车体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他便对动车着了迷。

  2009年,已经从事普速铁路车辆维修1年多的张红亮,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开始实现自己中国第一代“高铁人”的梦想。

  “普速列车和高铁维修差异很大,我必须从头学起。”成为一名动车组机械师后,张红亮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跟不上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于是,一有闲暇,他就捧起CHR3型动车组列车电路图。这些在其他人眼中枯燥繁杂的线路,似乎对他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他一捧就是三四个小时。

  2011年7月,在广铁集团机械师技能竞赛中,他以满分的成绩获得网络控制故障处理项目的第一名。

  动车组被誉为“没有翅膀的飞机”,很多项目的检修标准以零点几毫米来计算,精度比人的头发还要细。而张红亮每天的职责,就是对这些精细的作业标准进行监控。

  刹车片是动车的常见部件。张红亮告诉记者,刹车片的厚度只要低于0.6厘米,就要进行更换。在作业现场,记者看到,超限的刹车片更换完毕,检修师会用白色粉笔写下一个“人”字;工长检查合格后,用黄色粉笔加上“一”;然后,质量检查人员再次复查检修部位,确认无误后用红色粉笔补上一个“口”字,合起来就变成“合格”的“合”字。类似这样的部件更换作业,张红亮不仅要全程到场监控,还要进行拍照备查。

  动车技术员的工作紧张而繁复。由于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多,如今京广高铁日开行动车组最高达到117对。动车组在运行当中遇到的突发情况,会通过随车检修师第一时间反馈到技术组,进行应急处置。

  在采访过程中,张红亮就接到了调度的紧急求助电话。在张红亮的远程协助下,随车检修师迅速排除了动车组高压索臂故障。“如果处置不及时,不仅可能造成动车晚点,还会影响到后续的动车运行。”张红亮说。

  记者测算了一下,在总长500米的检修库,张红亮一个班至少要走8个来回,相当于步行4公里路程;1个月至少添乘(跟车检测)8趟动车组,每次至少添乘150公里。5年来,他已经累计在检修库内留下6000多公里的足迹,在千里高铁线上累计添乘7.2万多公里,无任何安全差错。

    (中工网记者 何东霞 叶小钟 中工网通讯员 袁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