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田权:煤海机电“神医”
中工网通讯员 杨春香
人物检索:田权,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机修厂“田权创新工作室”带头人。25年来,他精修电气设备万余台,处理机电事故数百起,攻克技术难关百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
早上5点,在综采一队值班室,开完班前会准备入井的职工们,早早排好了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本蹭着煤黑、四周卷角的小册子,书名叫《采掘设备常见故障速查手册》。一提到这个小册子,职工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职工刘志彬说:“你可别小看了它,这可是我们日常处理机电故障的好药方!”
这个“药方”,就出自“河北省能工巧匠”田权之手。职工到井下处理故障时,都会带上它。到时,只要像查字典一样,先找到设备名称,再对照故障现象,最后按照手册上所列步骤,一步一步操作,十有八九总能“药到病除”。
其实,除了解决这些常见的机电故障,田权还是机电疑难杂症的“克星”。
2013年7月,21217工作面刚安装好的采煤机一牵引就黑屏,“罢工”了。一拨又一拨的技术人员下井诊断,一项项查,一条条找,可就是找不到病因。十几个小时就过去了,那台庞然大物依然病怏怏地趴在那。“找田权,快点。”现场带班的矿领导急了。
而此时,田权因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突然,手机急促响起,刚一接通,一通机关枪似的声音就冲了出来:“采煤机怎么也启动不了,怎么办?”田权在电话里详细询问故障现象,在脑海里逐一“过电影”,指挥现场技术员采用排除法,顺藤摸瓜,最终查到病因。现场技术员按照田权提出的办法维修,不到半个小时,黑屏亮了,采煤机恢复工作。立马,现场的欢呼声通过手机传进了田权的耳朵:“田哥,神了,神了,采煤机转圈了!”
田权从一知半解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今天的“机电神医”,“神”的背后,满是汗水,尽是辛酸。
田权好学。儿子刚出生那年,为了求得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田权将书桌搬到自家楼下的小煤棚。小煤棚只有三四平方米,除了一扇吱吱呀呀风吹雨淋的木门以外,三面都是墙。由于空气不流通,关上门,潮气、热气一起涌来,人多待一会儿都会觉得胸闷。冬天,冷若冰窟,夏天,高温蒸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田权每晚都要学到凌晨1点以后,而且,这一坚持就是3年。
有人给田权统计过,25年来,他购买专业书籍的费用占到家庭消费的60%,他写下的读书笔记摞起来有1米多高,他熬夜的时间累积起来,相当于多挣出了5年的时间。这样的执著,这样的勤奋,怎能不“神”?
可田权并没有满足。从2006年开始,东庞矿采掘设备开始使用变频器。变频器一旦出现故障,升井检修后,要运到井下,在工作环境下检验效果。如果达不到理想效果,还要升井继续处理,处理完后再运到井下继续检测。这样反反复复,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田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2012年7月开始,他设想模拟井下生产环境,设计一套“变频器加载试验台”,在地面实现对维修效果的检测。这种设备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先例可供借鉴。设计制作中,田权吃尽了苦头。其中最难的就是控制加载给定的系数,每天试验七八十次,反复调整系数,一点点增加给定系数的力度。一天,系数增加到快要爆掉的时候,他灵光一闪,采用逆向思维,将给定系数往下降了一点点,试验成功了!到目前为止,这套设备已检验变频器50余台,成功率100%,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0多万元。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如今,田权正在追逐新的梦想,那就是,自主创新出“中国创造”的采掘机电设备,走进国际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