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耄耋之龄,本是安享晚年之时,但有人却用另一种方式度过。
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有这样一位老者,已年过八旬的年纪,仍然每天拿着扫帚、铁锹,推着手推车在乡政府门前1000多米的主干道上往返清扫垃圾、清洁环境,这一干就是10余年。 10年来,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也不论春节假期,他一日也没有耽搁过,他就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 “编外清洁工”的退休老党员曹瑞礼。
80岁的曹瑞礼是一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常说,“如今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多亏了党的领导,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2003年哨子河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铺上了笔直平坦的柏油路,道路两侧盖上了整齐漂亮的楼房,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广场,小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没过多久,生活垃圾、集市垃圾和建筑废料等随意丢弃现象愈演愈烈,垃圾满天飞,污水随处排,“脏乱差”成了小城镇的代名词。
这一切,曹瑞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那时起,他便拿起扫帚铁锹,拼凑了一辆手推车,开始了自己的义务清扫之路。起初,他从捡拾每一根雪糕棍,每一个塑料袋干起,认认真真地清扫着街道的每个角落。开始,家人都以为他是一时兴起,扫上个几天也就停下不干了,然而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年两年过去了,他还在起早贪黑地坚持着。家人有些不理解,曹瑞礼的儿子说:“爸,别干了,您说您一分钱不挣,出这苦力,图个啥?再说家里的条件也不差,您就在家享享福吧。 ”曹瑞礼明白儿子是心疼自己,可他却说:“看到道路干净了,我心里高兴。 ”
环卫清洁不是个轻快活儿,随着哨子河乡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一天下来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比之前有了成倍的增长。为了保证当天的垃圾都能够及时运出去,10年来,曹瑞礼坚持每天早上6点上街,晚上6点收工,其间只有吃三顿饭的时间在家里,余下的时间都在街道上。除了打扫街面的垃圾外,小城镇设置的垃圾箱他也都负责清扫干净,每天往返垃圾场倒运至少3趟,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10多公里的路程,辛苦可想而知。曹瑞礼说:“只要我能干动一天,就要坚持下去。 ”
在老人的带动影响下,村里乱扔杂物、破坏环境的少了。编外清洁工为此而高兴。□刘 洋/本报记者/关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