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巴尔鲁克山盛开的鲜花
——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姚云鹏
病床上的姚云鹏。陈心同摄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冯艾的切身体会,也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姚云鹏的真实感受。
——题记
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六区的一间病房里,一位表情坚毅、眼窝深陷、脸色憔悴的年轻人,正出神地凝望着窗外。一阵剧烈的咳嗽,整个病床都在抖动。忽然,一阵手机的振动打乱了他的思绪,电话是从千里之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打来的。“姚哥哥,我是‘小葫芦’,你什么时候能回托里啊?”电话里,一个小女孩问道。
“……可能一两个月,可能半年,也可能……”
没等姚哥哥把话说完,小女孩连忙劝道:“姚哥哥,你快把病治好,早点回来,我们还等你带我们去草原上看花海呢。”
女孩口中的姚哥哥叫姚云鹏,2013年7月毕业于齐鲁师范学院,同年8月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八千里外的新疆托里县。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陲,有58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国家级贫困县。
与姚云鹏通话的孩子是托里县的孤儿。2014年,姚云鹏在“六一”儿童节的慰问活动中,结识了3个可怜的孩子。姚云鹏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无助和对外界的不信任,当时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帮他们一把。”
从此每到周末,姚云鹏都会抽时间和孩子们谈心,教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还用自己微薄的津贴为他们买书、买文具、改善伙食。姚云鹏与孩子们大手牵小手,愉快地度过了一轮春夏秋冬。突然有一天,姚云鹏病倒了。“肺癌晚期”的消息传来,孩子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总是追问:“姚哥哥的病好了吗?我们都想念他,他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1、“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力量!”
姚云鹏家住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姚家堡村,一个有500多人的村庄。走进村子,一排排新建的民宅,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富足。在村子的最东头,有座20世纪80年代的老屋。脱落的墙皮,生锈的大门,空旷的院子和一排老瓦房,这便是姚云鹏生活了26年的地方。
大学期间,由于家庭贫困,姚云鹏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完成了学业。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内心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感激,“我要做一名志愿者,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力量。”
毕业那年,当时在上海从事绘画教育的学长专门找到他:“云鹏,你素描功底好,去上海任教肯定有前途,再说边疆那么艰苦,志愿者里也不少你一个。”
“我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要知恩图报。上海那么大,人才多得很,不缺我一个。西部固然苦,趁我正年轻,好去实现自己的梦。”姚云鹏婉言谢绝了学长。
“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家庭的责任重,各种琐事多,往往不允许你去纯粹地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我非常敬佩姚云鹏,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舍友武聪回忆姚云鹏:“他谦虚低调、不爱张扬,做事有股子韧劲。”
2013年7月23日,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角,姚云鹏背起行装,提着画板,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从山东到新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追梦之旅。
2、“把全部的情和爱,献给托里这片热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踩成一条路。”姚云鹏把这句话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2013年8月,刚到托里的姚云鹏,被分配到县直机关党工委工作。在所属43个党支部中,供销社党支部因工作上不去总是挨批。姚云鹏闻讯,主动要求前去帮扶工作。一到供销社,他就深入走访,悉心观察思考,找到了主要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低,对文件精神吃不透,执行力弱,工作效率低。
姚云鹏向党支部领导提出:“分批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先向熟悉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传达,再通过他们带动党员干部乃至广大群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姚云鹏建议领导,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使得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哈萨克族党员干部汉语薄弱,姚云鹏专门辅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他耐心地教老同志使用电脑,使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利用节假日,帮助整理党支部历年来的档案,将各种文件分门别类存放,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年终考核,供销社党支部在政治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活动中取得长足进步,一举甩掉了后进党支部的帽子。
当得知托里县福利院的22名孤儿急需课外读物、文具、衣物等学习、生活用品时,他主动与母校齐鲁师范学院联系。师生们积极响应他的倡议,开展“爱在新疆,行在路上”的爱心捐助活动,共筹集爱心款2457.70元,资助文具、书籍、衣服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1700多件,总价值1.5万余元。
就在离托里县城不远处,有一座“孔繁森同志纪念碑”。那是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在新疆塔城地区进行边贸考察时以身殉职的地方。
2014年4月6日,当慕名前往拜谒的姚云鹏发现碑身风蚀脱落,便组织发动在托里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筹资1400余元,购买材料,进行修缮。搬碎石、和水泥、扛梯子,所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使孔繁森纪念碑焕然一新。
“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都献给托里这片热土。”姚云鹏早在做志愿者时,就暗自立下了这个誓言。
克山农场职工杨振祥:九项专利诠释廿载经历... | 2011-05-30 |
苍生大医于维汉: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 | 2011-05-30 |
苍生大医于维汉: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 | 2011-05-30 |
梅莲:“有她在,大家心里才踏实” | 2011-05-30 |
巴尔鲁克草原的白衣天使(十八大代表风采录) | 2011-05-30 |
最美基层干部梅莲:朴实女医生 山区播撒仁心 | 2011-05-30 |
苍生大医于维汉: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图) | 2011-05-30 |
一周人物周刊:威海城管“按摩哥”孙卫东烈... | 2011-05-30 |
马塔郎·木沙的“中国”情 | 2011-05-30 |
医生梅莲与“流动诊所” | 2011-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