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屠呦呦获颁诺奖在医疗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图)
//www.workercn.cn2015-12-12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汤江武认为,屠呦呦获颁诺奖还显示了应用研究的重要性,提醒科研工作者更注重应用研究,解决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作为微生物专家,汤江武近年来在我省多地开展科研项目,以微生物技术处理养殖污水,取得良好效果。在汤江武团队的帮助下,我省多家万头规模养猪场得以用较少的投入和较低的运营成本,每天处理几百吨养殖污水,而且处理后水质优于污水排放标准。“我们就是面向‘三农’需求,为农业提效农民增收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向田间地头,为农民谋福利。”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陶春辉研究员说,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莫大光荣。“她执着、坚韧的精神,值得所有科研人员学习,激励着人们攀登更高的科学山峰。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从她甘于寂寞、勇于挑战的经历中受到震撼。”

  陶春辉说,海洋科考同样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作为中国大洋40航次的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即将登上海洋二所与温州太和船厂合建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赴西南印度洋执行任务。多年来,海洋二所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敢为人先,足迹遍布茫茫大洋和冰雪覆盖的极寒之地,在神秘莫测的深海和人类从未涉足的领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排除万难、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陶春辉多次担任大洋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专家,总是带头出海科考,每年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海上工作。在他和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我国海底硫化物资源勘探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陶春辉表示,未来他将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发扬屠呦呦精神,带领科研团队在科学的大海上勇敢航行,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屠呦呦的科学精神,让药学科研工作者们倍感振奋。不久前,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诞生了一项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在全球首创维生素D3系列药物的化学全合成方法,与合作企业建立的全球最大的该系列药物生产线,也已经顺利完成试生产。这一举打破了全球维生素巨头——荷兰帝斯曼的垄断。

  “眼下,中心正汇聚各类创新要素,重点突破一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药物品种进行绿色化改造的同时,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彻底解决老百姓用药难、用药贵问题。”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苏为表示,正如青蒿素带给世界的改变,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他期待着能不断通过创新,研发出更多的好药。

  在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雪松研究员看来,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一大盛事,她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激励着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刘雪松回忆起自己几周前访问中国中医科学院时的情景。已是晚上10时,北京大雪纷飞,而中药研究所大楼仍然灯火通明,许多科研人员仍在岗位上工作。刘雪松感到心中十分温暖:“正是这样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了高昂的科研热情,才能诞生像屠呦呦这样的优秀科学家。”

  刘雪松认为,屠呦呦带给科研工作者启示,搞科研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持之以恒。要经历艰苦卓绝的漫长过程,才能取得宝贵的成果。刘雪松领导的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研发中药数字化生产技术,与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一大批中药数字化生产线,近5年药品累计产值已超过300亿元。刘雪松表示,将继续学习屠呦呦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树立为人类谋福利、作贡献的坚定信念,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