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超龄的老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能在这儿找到满意的工作。
68岁的老杨,半挽着裤腿,一个人坐在广告牌下啃着前一天剩下的馒头,杯子里的水是从附近的商场里接的自来水。看着满脸皱纹的老杨,一位雇主问到:“多大了?”老杨直起腰板,回答说:“55,属鼠!”一旁的工友开始起哄:“老杨,你前年就55了,今年还55啊?”老杨憨憨一笑……
对于像老杨这样的老年农民工来说,年龄已成了他们找工作时最敏感的字眼,隐瞒年龄是他们常用的做法。“好工作有很多,可人家一看你年龄太大,就不要了”,老杨无奈地说。40岁开始出门打工,在火车站扛过包、在小区做过保安队长、在工地上搭过脚手架……在将近30年的打工生涯里,老杨把能干的都干了个遍。2000年前后,他还和一位中年妇女一起做了几个月的临时夫妻,当时他还想着两个人能一起回去领个证。但工程结束后,他才发现那个女的“早就是别人的老婆了”。对于以后的生活,老杨没有想太多,“先把眼下的吃喝拉撒解决了再说吧”。
“心头病”
对于在马路劳务市场靠趴活儿为生的农民工来说,每天所担心的除了找活之外,还有就是工资被拖欠。多年的打工经验,让他们也学会了签合同、打欠条这些最基本的维权方式。可即便这样,工资被拖欠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自去年9月份开始,近2万元的工程拖欠款成了冯志权和工友们的“心头病”。8月10日晚上,30岁的冯志权得知,当初负责对接他们的工头所在的公司打官司胜诉了。冯志权和几位工友找到当时负责联系工头的程广朋,希望能够商量出一个对策,好把被拖欠了一年的工资要回来。然而,等他们把电话打过去时,工头却说,法院判决结果还没出来,随即就挂了电话。着急上火的工友们把心里压制的怒火全撒向了程广朋,左右为难的程广朋没有再与他们争吵,一个人回到了租住的房间。
晚上7时左右,寂静了一天的小张各庄村开始热闹起来,干了一天活的工友们陆续回到这里。一条狭窄的主街道是这个城中村名副其实的商业街,饭店、五金店、公共浴池、超市、诊所,应有尽有。
“每天晚上人来人往,比老家的集市还热闹”,泥瓦工刘江呷了一口白酒,看着窗外的街道说。其实,刘江心里明白,这里哪能和老家比呢? 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影报道
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真的被了解了吗? | 2014-01-23 |
节后用工荒是重新优化配置劳动力 | 2014-01-23 |
一周大小事:农民工面对城里农村双重“人情... | 2014-01-23 |
新生代农民工渴求无差别公共服务 | 2014-01-23 |
“站街民工”盼望“走进春天里” | 2014-01-23 |
合肥今年起试水“月薪制” 能否管住频繁欠... | 2014-01-23 |
重庆农民工“变形计” | 2014-01-23 |
四川:“就业直通车”开到田间 | 2014-01-23 |
大名:农民工家门口轻松学技 提高城乡就业 | 2014-01-23 |
本网记者实访北京马路劳务市场 倾心聆听高... | 2014-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