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茹振钢在麦田里鉴别麦子特性(本报资料图片)
“站在讲台上,茹老师就像一位激情澎湃的演说家,总能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们都很向往他所描绘的金色田野,有一种誓把育种做到底的冲动。”学生苏文艳这样描述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
“茹教授说,麦子就跟人一样。种麦子就像娶了个媳妇,要顺着她,让她喜欢你,要不然就会跟你怄气,地就种不好。所以啊,种麦子要搞清规律,这样才能高产……”提起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老熟人”茹振钢,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不少村民这样说。
8月25日,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茹振钢对记者说:“任何时候,我首先都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教30多年来,他甘为人梯,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收获麦田里金色的希望,始终是茹振钢心中绷紧的那根弦,他为此丝毫不敢松懈。多年来,他不是在讲台上,就是在麦田里,常常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为了掌握各地小麦的生长情况,他经常深入全省各县田间地头调查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抬头满脸尘土,低头两脚泥巴,大学教授俨然一副地道的农民模样。
因为20多年来每年都要到毛庄村指导小麦生产,村里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位大学教授。不仅仅是到毛庄村,一年又一年,茹振钢的足迹已遍布全省各地,有用、好用的农业科技知识被他不断送到田间地头。
30年间,茹振钢在小麦育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矮抗58”等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于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民以食为天。在茹振钢看来,让亿万农民连年丰收,让国家粮食安全底子更牢,农业科学家责无旁贷。让小麦高产、让农民增收,始终是他不懈的追求。
“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两大口粮作物。我国已经凭借杂交水稻拿到了世界话语权,接下来我们要努力探索研究,争取把小麦的话语权也牢牢地抓在中国人手中。”茹振钢充满自信地说道。(本报记者 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