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呼和浩特,一千五百多里的阻隔中,因为一对山西夫妻的艰难支撑,让两个有着相似不幸的家庭,有了同样爱心滋润身残志坚的信念,有了对未来美好日子的向往。9年坚持,要足够相信,陌生的爱能够打破地域穿越时间。这对夫妻叫高联合、王利芬,他们被表彰为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
高联合、王利芬夫妇都是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的普通工人。1995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孕育着美好希望的年份,儿子出生了,但也是不幸的开始。由于早产脑缺氧,儿子被确诊为脑瘫。母亲王利芬看着这鲜活的小生命,心如刀割,泪流满面地和丈夫说:“不管怎样艰苦,都要给孩子看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长期往返于太原、长治之间。
2009年的一天,丈夫买了一本《读者》回来,王利芬随手翻看,一篇文章讲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阳弯子村小学,有一群除了课本,没有任何课外书的孩子。其中有一名残疾学生戚义怀,他的愿望是“给我一本课外书”。孩子身残志坚的品行让王利芬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幸运的是自己的儿子还没有到为一本课外书发愁的困境。于是,王利芬和高联合萌发了资助孩子读书的念头,他们通过《读者》杂志联系到了戚义怀,每月资助他100元。
给儿子看病,需要巨大的花销,100元,对于高联合、王利芬夫妇来说是牙缝里挤出来的,但对于戚义怀,这100元是知识、是希望。2013年,戚义怀考上了一所中医学院。他把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王利芬。王利芬很高兴,当即告诉他不要发愁学费,并决定每年资助他3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后来,戚义怀的妹妹考上会计学校,王利芬又资助了1000元,当戚义怀从学校毕业到县医院实习时,王利芬拿出500元给他买了手表。直到现在,高联合、王利芬夫妇每月仍然为戚义怀捐助100元,用以资助戚义怀的弟弟上学。
面对不幸,高联合、王利芬夫妇化苦痛为爱的光芒,照亮了自己,更温暖了别人。他们的故事也在矿区广为传颂,漳村煤矿还以高联合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联合爱心协会”,联合所有的爱,献给最需要的人。(本报记者 李家鸣 本报通讯员 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