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范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17-12-12 07:33:31

范周近照

《中国诗词大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本报独家对话范周教授,听他阐述为什么必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中国文化创新创造已取得历史性成就

  记者: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创新创造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范周: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其中,文化创新创造发展的成就不容忽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艺创作、传统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构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2012年以来,在地市级层面,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支持2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新建和改扩建,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提质增效趋势显著。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实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和图书出版物“五个一百部”重点创作规划,推出了《战狼2》《马向阳下乡记》《湄公河行动》《海棠依旧》等一大批优秀图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涌现了《中国诗词大会》等一大批优秀原创节目。实施“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推出了《火印》等一批反映时代主流的原创精品,满足了人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传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创新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得到深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的生命力、影响力、传播力在实践中得到增强。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如2017年深圳文博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9个国家和地区约2万名海外客商前来参会,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创新创造中得到显著提升。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呼唤文化创新创造

  记者:现阶段,文化创新创造的必要性是什么?

  范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发展目标,是我们奉上最好精神食粮的根本保证,更是破解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依托。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呼唤文化创新。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当中,文化的需要不容忽视。且文化供给的体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但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矛盾在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并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的关键因素。这种矛盾突出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与因文化产业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而导致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记者:当下,这一矛盾有哪些具体表现?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

  范周:例如,我们重视文化产品的数量却忽视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在去年上映的100多部电影中,仅有两部电影入围全球票房前二十名,国产电影表现乏力。我们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放眼全国,如故宫博物院这样能够依靠文创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案例太少,大部分文物仍在博物馆中处于休眠状态。

  目前我们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已经学习吸收部分外来文化精华,但是这种学习是表面化浅层次学习,缺乏更有深度的系统化学习。以电影为例,近年来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电影制作技术,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为观众制造奇幻的视觉冲击,但却没有学习到国外电影人讲故事的方法,没有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我们也缺乏全球性眼光,缺乏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硬本领。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推出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其人物形象皆来自中国,我们却没有用创造激发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生命。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抓住关键

  记者: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关键首先在哪里?

  范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首先应与高科技深度融合。3D、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好似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犹如一体两翼,跨界腾飞。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大胆创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又是跨行业、跨领域产品创新的两大动力。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革新迭代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登上话剧舞台,舞台利用3D、纱幕成像、视听特效、虚拟现实元素、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进行幻觉设计,一流的视听效果、极致的舞美设计颠覆了传统舞台剧的呈现方式。青少年是极具创新活力的典范,科技元素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关键,《哈利波特》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让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虚拟世界得以实现,从而风靡全世界20年余年,畅销至今。

1 2 共2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李大为代表:“用创新让化工材料更环保更高端”

      近日,在广东东莞举行的中石化巴陵石化合成橡胶新特产品推介暨客户座谈会上,党的十九大代表、巴陵石化总经理李大为向与会100多名国内外客户代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 马云的忧患意识应成为企业家共识

      12月6日,2017《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马云在回答听众提问时表示,在过去18年当中阿里巴巴至少18次重生,“我每天都睡不好,我每天晚上都在担忧我的公司没有跑得够快就会被别人所淘汰了,就会在这个竞争当中掉队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