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今天不放弃,明天就有希望”

2018-01-21 08:48:24

做过11次手术,3次被宣布病危,她说余生的愿望就是推广盲人调钢琴和导盲犬畅行——

“今天不放弃,明天就有希望”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瑜

  1月初,刚参加央视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第三季获声呐人冠军的陈燕,接受了《工人日报》记者专访。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她的第三本书《导盲犬珍妮》刚刚出版。

  作为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首位出版自传的盲人,陈燕坦言,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幸好有社会各界帮助,她才能坚持走到现在。

  几经周折进入盲校

  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的陈燕从小被姥姥养大。转眼到入学年龄,那时刚刚改革开放,普通学校对残疾孩子还未放开,姥姥只好在家教她识字。

  上世纪80年代中旬,12岁的陈燕听北京广播电台得知有个盲人学校。于是,她在姥姥帮助下,摸着笔用斗大的字给电台写信询问地址,几天后真的收到回信,信里说盲校在定慧寺。姥姥帮她查了地图,她独自出发了。

  当时从家到盲校,健全人坐车两个多小时就到,她找了两天才找到。“我找到教导处,一位牛老师接待了我。她问我学过盲文吗?我说没有,但会写字。她说汉字和盲文不一样,还拿出好大一本书,全是凹凸不平的小圆点。”陈燕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见盲文,感觉像打开一扇天窗。她缠着牛老师问明年能否来上学。牛老师让她明年试着来参加考试。

  没过几天,她听广播提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是又让姥姥帮着打听到基金会地址,一个人找过去,“传达室负责人问我什么事。我说想上学,希望能跟盲校说说让我上学。他们带我找到宣文部杨文娟老师,她听我说完,称赞不已,当即写了推荐信。”

  姥姥又打听到小学都归教育局小教处管。陈燕又独自找去,“当时小教处李慧玲阿姨被我的执着感动了,也给盲校写了推荐信。”

  第二年,盲校通知真的来了。

  为盲人调琴正名

  在中国残联支持下,北京盲人学校率先开设钢琴调律班,首次为盲人引入欧美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培训。因小时姥姥“逼”陈燕学了二胡和电子琴,她被选入盲人钢琴调律班,“之前从没想过盲人居然还能弹钢琴,甚至调钢琴”。

  1993年,这批中国首届掌握欧美钢琴调律技术的盲人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却遭遇不同程度挫折。只因当时业内不少人对盲人存在偏见。陈燕去了多家琴行,都被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她转去北京按摩医院实习,准备放弃钢琴调律专业。带她实习的老师恰是上世纪50年代首批学习按摩的盲人学生。他告诉陈燕,当年他的老师带着盲人同学实习,没人敢让他们按摩。后来盲人按摩师越来越多,才渐渐被人们认可。这让她很受启发,“盲人调琴作为新生事物,何尝不是如此。”陈燕说,她当时突然有种责任感,“我们是中国盲人调律专业第一届学生,我们放弃了,后来者怎么办?”

  于是,她毅然创业,成为个体调律师。她独自摸索在北京大街小巷,上门为用户服务。为了熟悉路况,她让家人帮忙把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成盲文,熟记在心。为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她与客户初见时从不会说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了才告诉对方。客户都很惊讶——你怎么来的?太神奇了。

  1999年第16个国际盲人节,是陈燕生命中重要的日子。她自己的钢琴调律中心成立了,“在北京市残联帮助下,我终于实现了梦想。这让我更加坚定把钢琴调律和帮助盲人作为毕生追求。”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一部剧三平台 《琅琊榜2》为什么没“爆”?

    最近的国产剧收视出现了十分“诡异”的状况。以1月16日晚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简称《琅琊榜2》)为例,该剧先在北京卫视19:30“日播档”播出第9、10集,接着在该平台以及东方卫视22:00“周播档”播出第27、28集,当晚又在爱奇艺VIP会员频道更新第33、34集……

  • 探班《法医秦明2清道夫》 制作大升级,服化道给力

    去年11月,《法医秦明2清道夫》(以下简称《法医秦明2》)以全新的阵容在武汉正式开机,刘冬沁、刘畅和于莎莎组成全新的破案三人组。昨日,该剧首次开放媒体探班,饰演刑警队长林涛的刘畅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女大学生李玲:从北漂奋斗到返乡创业

    李玲出生在河南新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2000年大学毕业,怀着梦想成为北漂一族。到北京后才发现,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她多次应聘都被拒绝。

  • 海归光环缘何淡化?

    海归光环缘何淡化?这种趋势带给大多数海归更沉重的就业压力:除了要与本土学生竞争,更要和或比自己优秀的海归竞争。不过,人才竞争也让招聘者渐渐跳出毕业证书的局限,将眼光聚焦于应聘者的能力上。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