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镜头对准144项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一部纪录片记录下手艺人的精气神儿
“暮年”的匠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航
坎温老人靠在墙角做油纸伞,几十年如一日。 受访者供图
画面粗糙、旁白随意、拍摄者乱入、镜头经常穿帮……若是从专业的眼光来审视,《寻找手艺》实在算不得一部好纪录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无资金、无背景、无专业团队,还曾被10多家电视台拒播的纪录片火了。不仅火了,还于近日入围了“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
“这是一趟足够真诚的温暖之旅。”《寻找手艺》的导演张景说,它真诚地展现了中国大多数手艺人的真实生活。
寻找手艺
真诚。为了这两个字,摄制组在长达126天的行程里,跑了中国23个省,结识了199位手艺人,记录了144项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
对张景来说,这趟旅程是在寻找手艺,更是在寻找自己。4年前,40岁的他陷入了“中年危机”的泥沼里——公司陷入财务纠纷,欠款迟迟追不回来;千篇一律的生活味同嚼蜡,人生突然失去了航向……
“我这些年一直忙,都是为了赚钱,但最大的苦恼也来源于金钱。”经历过一场财务危机之后,张景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当我老了,把我的子女们叫到身边,聊起这辈子的成就,只能说我赚了多少钱?”
不。张景不想这样。可是,不想这样,又该怎样呢?
在都市生活里已忙得筋疲力尽的他,无意间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湖南的一个小山村。记忆中,那里风景如画,时光缓慢,淳朴的生活让人心情澄澈。更重要的是,那儿有自己小时候的偶像——村中的手艺人。他们捏的泥人、画的年画、做的小玩意儿,曾给童年时的他带去无限的欢乐。
在电视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张景看过不少镜头下的手艺人。可他总觉得不太对劲,“记忆里,手艺人自然而纯粹,是充满智慧的;可电视里的人,总是应对着一些预设的问题,倒像是被提线的人偶”。
“何不自己去还原手艺人的真实生活呢?”在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这个想法一经点燃,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2014年5月8日,张景卖了燕郊的房子,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几十万元,上路了。和他同行的还有3个不甚专业的伙伴,一辆破旧的汽车,几台二手设备以及一张画好行进路线的中国地图。
“现场失传”
出发第一站,他们就碰了钉子。张景原本希望,在河北曲阳和山西柳林分别拍摄石雕和桑皮纸的制作过程。但到了目的地之后才发现,石雕早已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桑皮纸已彻底没落,作坊都被废弃了。
后来,团队里唯一的摄影师因为家事中途退出。开车的司机不得已接过了摄像的活,录音师则是在出发前几天才自学的。
可就是这样一支业余的团队,却用最笨的办法,记录下了让万千网友落泪的场景。
在新疆的戈壁荒滩上,张景他们找到了胡大拜尔地,一个放羊的老羊倌,会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老人牙齿已经松动,吃馕要j加水捣碎了吃。
拍摄当天,64岁的胡大拜尔地吹奏的乐器声震撼人心,“向北90公里无人,向南8公里无人,向西11公里无人,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抚平整个戈壁滩”。可当老人的儿子尝试去吹时,却怎么也吹不出声来。
“现场失传。”看到这一幕,屏幕前的观众们刷起了忧伤的弹幕。
“很多的手艺在乡间默默无闻,鲜有人问津。当掌握技艺的老人逝去,精妙的手艺也会随之长埋于地下。”张景露出了一脸的无奈与惋惜。
云南傣族的油纸伞,怕是真要长埋于地下了。在云南勐海的一个村庄里,做油纸伞是村里的传统。几年前,油纸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村中还有4个人会做伞。等张景他们到达时,只剩下坎温老人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