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扎根非洲,培育高素质人才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2018-08-06 07:15:27

20年扎根非洲,投入巨资建起项目后,还要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工人

“教会了当地人,项目才能更好地运营下去”

  “每天清晨睁开眼,花香飘满我房间,可是夏天快过去,归途那么远……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心里放不下,留给我曾经在这里度过的年华。”6月28日,在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位于刚果(金)的旗下企业卢阿拉巴铜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两鬓染霜的公司副总经理王盛琪深情地唱着这首歌,他在非洲工作已有12年。

  中国是铜消费和加工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铜生产国。从上世纪末起,包括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参与海外铜矿资源开发。6月12日~30日,《工人日报》记者辗转中南部非洲的赞比亚和刚果(金),走访了该集团旗下的10多家企业。20年的艰辛开拓和努力扎根,令变化无处不在。

  真正拓荒者

  中色卢安夏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卢安夏)副总经理刘媛媛清楚地记得,10年前刚来赞比亚的时候,一连5天没水洗脸,更不要说洗澡了。

  吃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在遥远的异乡,中国人的胃尤其需要中国菜来抚慰。“可那时,我们只能成天与‘四大名菜’相伴:土豆,卷心菜,黄瓜,洋葱。”刘媛媛说。

  想家更是一种痛。中色卢安夏质检中心副经理贾丽娜来非洲的时候,儿子才3岁。一晃7年过去,她对孩子最深切的记忆还停留在3岁之前那“萌萌的”样子。每次回国,看到又长大了不少的儿子,“总觉得是两个孩子,好像那个我最熟悉的儿子丢了”。

  早期到非洲工作的人是真正的拓荒者。在相当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要夜以继日地高强度工作。

  “试生产相当于过鬼门关,有时候一连30多个小时在现场,边生产边改造。”刘媛媛说,当时人少,身体不舒服也都在坚持干,轻伤不下火线。

  不过,回首往事,她还是觉得,“能跟同事们一起在非洲建起两个湿法冶炼厂,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正是在刘媛媛们的努力下,几度易手甚至濒临破产的百年老矿卢安夏铜矿在中国有色人的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2017年扭亏为盈。

  “集团在非洲工作超过10年的人有很多,正是因为大家能坚守,才在非洲创下今天这样的局面。”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说。

  勤奋会“传染”

  中国企业的到来,给当地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把大家都召集到办公室开会,有什么问题我们都是现场办公。”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麟对记者笑言,“每天都走四五万步,我来非洲12年不得Malaria(疟疾)就是走出来的。”该公司位于刚果(金)。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绍成感慨地说,刚来这里时,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当地员工随意性强。“刚开始时,他们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特别是工资一发,第二天三分之一工人就不来上班了,也不请假。”因此,同样的一个班组,这里的人员编制要比国内多出20%。

  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企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严峻介绍说:“为了解决当地工人无故缺勤的问题,公司规定,缺勤达到一定天数就开除。现在,基本上都能按时来上班了。”

  当地工人操作基础较差,主要靠中方师傅手把手一点点地教。“在我们企业干个四五年,都能有一技之长。而且只要努力,晋升渠道都是打通的,从普通操作工做到管理层没有天花板。”严峻说,即便市场行情比较差的时候,公司也从来没有主动裁员。

  10年前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招的第一批当地工人,80%还留在这里。而他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多变化——原来走路上班的,现在骑自行车了;原来家徒四壁的,现在添置电器了…….

  更深刻的变化来自内心。姆通伽是中国有色集团旗下另一家在赞比亚的企业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非矿)的总经理助理。他2002年加入该公司,起初是个选矿工程师。他感受最深的是中方管理层的身先士卒:“经常看到总经理下基层亲自去做一些事情,这在别的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我非常受鼓舞,不管身居何位,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

  勤奋也会“传染”。“原来叫当地工人干个活,都是慢慢走过来的,现在会跑过来了。”在非洲工作了10多年的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助理骆新耿说。

  教会当地人

  “装药爆破时尤其要注意安全,每个人需要持有爆破证和急救证,并完全遵守标准作业流程。”6月22日,在中色非矿的培训中心,扎个小辫的培训师学员项楷正在对公司新招的10多名赞比亚操作工进行装药爆破的培训。

  中色非矿成立于1998年。20年过去,传统的开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新建的东南矿体项目如何开采?中色非矿领导层和工程技术人员考察多个世界一流矿山后,决定实行“高标准开采”。

  中色非矿总经理张晋军去过芬兰。“他们的矿山井下才64个人,每人每周干37个小时,井下劳动生产率人均每天达到五六十吨。”他说,“效率低下,一有风吹草动,第一个亏损的就是你。”

  去南非的考察也令张晋军印象深刻。“他们自动化卡车的发动机能工作3.8万个小时,我们是2.3万个小时,说明他们的设备故障率要低很多。”他说。

  怎么变?先上好设备。东南矿体购买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铲运机。传统的铲运机8小时能铲180吨,现在8小时能铲1600吨。

  先进的设备需要高技能的工人来操作。“设备再先进,背后还是人。”张晋军意识到,企业升级到了新阶段,必须把人员培训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培训师制度应运而生。“目前的22名培训师学员,12个中国人,10个赞比亚人,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每人都要学会操作至少三种设备,还得会教,会管理。”培训中心负责人蒋先尧说。

  “对培训师的培训不单单是技术培训,更是全生产要素的系统培训。”中色非矿常务副总经理张东红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将培养出一大批具备更高技能的工人,这对当地经济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正如中国驻赞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欧阳道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外来企业花巨资建起项目后,还要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教会了当地人,项目才能更好地运营下去”。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鞠萍:姐姐变奶奶,电视里说句话比妈妈还管用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以这首欢快旋律做主题曲的少儿节目《大风车》,陪伴了几代小朋友的成长,而《大风车》的主持人之一——鞠萍,更是无数孩子心中最可亲的“鞠萍姐姐”。

  • 徐俊:我崇尚写意的舞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徐俊是上海家喻户晓的“沪剧王子”,至今淡出舞台走到幕后许多年,他还是会在上海的街头被认出。他现在是著名的戏剧导演。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