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从信件到电话,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走进老张的收藏室

本报记者 乔栋
2018-12-11 07:50:24

  图①:张贵银(左)在向义井社区工作人员郭广姝介绍当年使用过的“大哥大”。

  高焕琴摄(人民视觉)

  图②:张贵银保存的信件。

  资料图片

  图③:张贵银使用过的和他收藏的通讯设备。

  资料图片

  图④:上世纪90年代,卧铺车厢里打“大哥大”的旅客。

  资料图片

  走进山西省阳泉市义井街道办的办公楼,楼道里回荡着一位老人的笑声,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位花甲老人正对着一个少年细细地讲解手中的宝贝,“这个你没有见过吧?这就是‘大哥大’,这家伙可比你年纪都大。”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示范起手中宝贝的用法。

  “我还是第一次见,没有我们现在手机的触摸屏,功能也相对单一。”“95后”学生小王很稀罕,拿着自己的手机开始对比起来。

  老人叫张贵银,今年65岁。1973年他参军入伍,成了二炮部队的一名军人。“七八十年代,‘大哥大’和寻呼机都很少见,普通百姓更多还是写信。这是1974年到1978年我跟战友们的30多封信件,我都收藏着呢。当时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回信,快的话要半个月,慢的话得一两个月。”

  那个年代,沟通手段的稀缺,让每一封书信都显得那么珍贵。每一次联系,都充满了仪式感。张贵银一张张翻看着信件,像是摩挲回看自己的青春,嘴里低声念着信的内容,“想家的时候,就拿出来反复看。亲朋的叮嘱就在上面,每次看都小心翼翼地拿着,生怕损坏。”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大哥大”、寻呼机。张贵银说:“‘大哥大’动辄一两万,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一个‘大哥大’有一斤多重,可那会似乎没人觉得沉。寻呼机便宜些,使用方法就是先给寻呼台打电话,寻呼台帮你把电话号码发送到对方寻呼机上,对方再找座机给你回电。开始只能显示数字,后来出现了可以显示汉字的。腰上别个带汉字的寻呼机,走在街上,别提多神气了!”

  随着通讯设备的快速变迁,张贵银渐渐意识到,“应该把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物件珍藏起来。”他开始搞起了收藏,这条路一走就停不下来了。

  走进张贵银的收藏室,里面除了“大哥大”、寻呼机,还有更早的手摇电话。除此之外,军人出身的他近些年还收集了两万余件珍贵的红色藏品。他结合实物、图片及收藏历史背景,向人讲解革命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我们也会将张老师的一些讲解用手机录成小视频或者拍一些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了解这些收藏的价值。”义井街道副书记李美芳说道。

  对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张贵银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以前每天一大早都要到古玩市场去淘宝贝,有时候一天要去四五次,就怕有了好宝贝被别人抢走。那时候通讯不方便,就只能靠这两条腿。”他笑着说,“即便这样一不小心还是会错过一些东西,有时候也有可能在那里耗了一天也一无所获。待在市场的时间太长,经常还会因此跟老伴闹矛盾。”张贵银揉搓着双手继续说着,“不过现在好多了,有了电话,市场上的老熟人一有了好东西打个电话我立马就能到。微信也很方便,发个小视频或者照片也可以看得清楚。”

  不仅如此,在老人视频聊天“教学”熏陶之下,他的小孙子对收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孙子跟着儿子在山西霍州,每天跟他视频聊天都会讲解我的这些个‘宝贝’,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也想拥有一件自己的藏品,今年过年我就以他的名义收藏了‘阳泉历史名册’,市里还给孩子颁发了荣誉证书,小家伙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在阳泉市义井社区张贵银的收藏展览室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参观他的红色收藏品,他则当起了义务解说员,讲述每件收藏品的来历,以及背后的故事。张贵银说,自己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于大家对于他的收藏的认可,“我的收藏让大家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通讯的发展之路,每一个通讯工具,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七·“教二代”用10...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女排:团结拼搏 永不言弃

    说起用一个体育比赛项目,来命名一种精神,大家会想到中国女排,这个在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体育项目,象征着团结拼搏、永不言弃。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拼搏印记。

  • 雪域江源:追梦足球路上,他们不孤单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减少她对足球的爱,现在她在离家120公里外的玉树称多县工作,每周五从单位回家,周日再返回称多。她的周末时间,几乎被足球填满。她俏皮又有点自责地说:“不踢球吧,脚痒;去踢球吧,又愧对家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为柳工装上“雄心”的企业家

    “以前‘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是价格低,质量和售后服务一般。现在要改变这种印象,我们就要向中高端发展,向品牌发展,坚决反对低价竞争。”作为一艘正在破浪前行的巨轮的掌舵人,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光安的前进目标非常明确。

  • 沈宗贤:“我是台湾青年,我在大陆乐业”

    对他来说,做出到大陆的决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英国,大家都说大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沈宗贤说,自己没有考虑回台湾,“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厦门……大陆的选择太丰富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