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沸腾的金属水高达五六百摄氏度,防护面罩长衣长裤一个都不能少

精铋车间里有一群提纯工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文/图
2018-12-27 07:29:55

12月14日,全副武装的提纯工人正将铋水中的残渣舀出。

  圆柱状的锅炉一字排开,其中两三个锅口开着,金属水滚烫沸腾。带着防护面罩、口罩的李雨荣拿起三四米长的舀子在其中翻动,将残渣舀至炉边的鼎状容器……这样的提纯一天要操作两次,以保证生产出的铋纯度更高。

  李雨荣所在的厂房是江西省贵溪大三元集团的精铋车间,属于铋提纯生产线的成品定型车间,富含铋的酸泥等原材料经过煅烧、还原、电解、蒸馏等过程,反复提纯、去杂质,最终在这里被浇铸、冷却成固体,作为铋原料装箱运走,常见的胃药等商品中均含有铋。

  做好防护再上工

  2013年,李雨荣在浙江结束务工,回到家乡江西贵溪找工作,来到了现在的工厂。“当时想着离家人近些,虽然这份工作比在浙江收入要低,但能回到家人、朋友身边就很满足了。”李雨荣原先曾在浙江一蛋糕店做工,返乡后就和妻子一起来到这家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妻子干保洁,他在车间。大儿子已经成年,在浙江开了一家奶茶店。提到孩子,李雨荣腼腆中带着开心,“老大自己赚钱了,做工这些年给他攒够了启动资金,现在不用我们操心了。”

  因为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李雨荣刚到车间时主要打下手,跟着老师傅走流程、学手法。“这些东西学起来不难,就是靠熟练功夫,用心就能学好。”对他来说,习惯夜班才是最困难的事情。抱着要干好的心态,李雨荣没多久就习惯了这样的生产线工作模式,掌握了操作技巧,配合工友干起活来上手很快。

  在精铋车间外,两个圆筒状的氯气处理装置格外显眼。工作人员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为了车间生产环境达到环保标准,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工厂在各方面做好废弃、残渣处理。“刚开始会担心健康问题,毕竟每天都和这些金属接触。”李雨荣坦言。但作为工厂的新人,他发现厂里已经和铋打交道多年的“老人儿”们并没有出现身体问题,再加上公司每年为他们准备了全面体检,尤其注意血液检验,他逐渐放下心来。“做什么都可能存在风险,这行已经熟悉了,就不打算再换了。”每次上工,李雨荣和工友们都会做好准备,长袖长裤,盖住整个面部的防护头盔面罩,防灰尘、防烟气的厚口罩,必备的手套等,“这些沸水最高温能达到五六百摄氏度,我们每次处理时都会小心再小心”。

  “生产效率翻了好几番”

  “这个行业流动性不大,大家干熟练了就不会换了。”在这里,已经45岁、干了5年的李雨荣仍算新人,车间里70%的工人都是原来国企改制时留下的老员工。今年52岁的杨诗文就是其中一员,作为“老人儿”的师傅,他也是精铋车间的负责人。

  1990年,参加工作4年左右的杨诗文被派到了湖南株洲的冶炼厂学习精铋生产,8个月“师带徒”的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当时还名为红旗化工厂的厂房和工友一起摸索。谈及近些年精铋生产的发展,杨诗文很是感慨,“现在变化好大,厂房宽敞了,环境变好了,生产效率不知道翻了几番!”

  杨诗文·告诉记者,以前粗铋的原料要人工放到锅子里提炼,产出的半成品铅含量很高,还要再进行高温提纯。现在生产线上增加了反射炉,不但纯度提高,整个生产过程也加快,效率提高了至少70%,节省了人力,也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车间一侧的木桌上,摆放着三四组碗状模具,一组有12只,工人正双手握着小型舀勺,从高温炉上舀出提纯后的铋水缓缓浇铸其中。“这些是客户指定要的订单,上个月刚开始做。”杨诗文介绍道,一般流水线上生产出的铋冷却后呈砖状长方体固态,而最近有订单要求碗状成品,杨师傅带领几个工人师傅调火候、练手法,逐渐找到了合适的熔炼温度和浇铸角度、速度,将新品从一个月前一天生产800公斤,提高到如今一天1.5吨的生产量。不但效率大幅提高,成品的形态也更加完美,基本不会出现最初成品表面坑洼不平的状态。

  “刚工作那十多年,常规生产线一年生产量才能达到100吨,现在一个月就有二三百吨的产量,再加上订单生产,根本没法比。”杨诗文提到这些年的变化很开心,下一步,他和工友们还要对公司新进的铋针生产设备进一步研究,争取在丰富成品形态的同时,提高其生产效率。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霍英东:赤子之心 敢为天下先

    “我投资、捐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曾深情表白他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 曾宪梓:领带鲜红,心系国家

    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庄严的会场。注视着屏幕的老人,端坐着,哪怕是在轮椅上,脊背依然挺拔刚直,胸前鲜红的领带,绣着金色的国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