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那一瞬间感动我们的孩子,现在过得怎样了?

2019-01-10 14:46:22

  在云南大山里走4公里多山路来到学校教室的“冰花男孩”,穿着臃肿棉衣站在村口等候爸爸打工回家的湘西孩子,大雪中背着弟弟走山路的大凉山男孩……天寒地冻的岁月里,他们曾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又至岁末年初,这些孩子们过得怎么样了?生活有哪些变化?

  1

  “冰花男孩”:

  如今上学只需走10分钟水泥路

  “冰花男孩”王福满,是在去年年初突然“走红”的。这个家住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的孩子,为赶上期末考试,在零下9℃的环境中走了约1小时山路。走进教室,一张头顶冰花、脸蛋通红、衣着单薄的照片令无数网友动容。

  如今,王福满再也不用走那么远山路上学了,他家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在路边新建了二层砖房,门口就是水泥路,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走到转山包村力辉苗圃希望小学。

  已读四年级的王福满,没有因网络走红而受到太多影响。“老师也很注意把外界影响降到最低。”力辉苗圃希望小学校长付恒介绍,王福满现在学习依旧在班上名列前茅,“数学成绩在班上排前三,五科综合成绩全班前五,目前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

  (上图)王福满在零下9℃的天气,赶4公里多山路到学校考试。满头顶冰花、满脸通红的他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图片来自网络 )

  (下图)升入四年级的“冰花男孩”(右一)和同学们一起晒太阳。(徐前 摄)

  “小福满一家人的生活都走着上坡路。”转山包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耿涛说,孩子父亲正在工地打工,每天收入约两百元,一家人生活都在慢慢变好。

  “冰花男孩”的故事让各级政府和网友们对山区学校的环境更为关注。力辉苗圃希望小学的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每间教室里都增设了4个大功率的电暖器,只要学生需要,就打开供暖。”校长付恒说,变化最大的是学校宿舍,过去住宿条件差,且铺位少,才导致很多距学校四五公里的学生不得不走读。如今,学校已经新建了宿舍,学生的被子都是加厚的,宿舍还备有防冻疮的药品。全校130多名学生,将近一半都已经住进了学校宿舍。

  1月7日下午,王福满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正式放假了。

  2

  “3岁的等待”湘西男孩:

  在村里上了幼儿园

  年关之时,多少离乡的人们,盼着与久别的亲人团圆。2017年初,相机定格了这样一个瞬间:一个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男孩,站在村路的尽头,等待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3岁的等待与33岁的归途》——这张照片曾让无数网友泪奔。

  两年过去了,昔日的男童如今5岁半,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溜豆村上幼儿园,每天和20多个孩子玩得很开心。父亲石欣告诉记者,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跟自己儿子一样,都是留守儿童。

  (上图)2017年春节前夕,石欣的儿子在村口等待他回家。(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下图)石欣的儿子(右一)在村里的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石欣供图)

  所幸如今互联网发展得快,外出打工的村民几乎都用微信。“幼儿园老师经常把孩子们一起玩耍的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里,以解我们的相思之苦。每次想儿子时,我就让老师给我多发几张儿子的照片。”石欣说。

  如今,石欣仍然干着油漆工,但他今年6月离开了原来在广州的工厂,到广东清远和老乡一起接活干。相比之前,加班少了,每月也能多挣一两千块,更重要的是他能挤出时间多回家看看儿子。2018年儿子生日时,石欣专门赶回家,带着儿子去赶集、逛县城,给儿子买了一个半人高的变形金刚。

  从家里离开的时候,儿子嘟哝着小嘴,但没有哭。他只是问石欣,爸爸,你去哪?石欣说,爸爸去打工。他“哦”了一声。“儿子心里是有点小失落的,他不想让我走,但没办法。”石欣说,父母不会用智能手机,其他亲戚有空时,石欣会与儿子微信视频聊天,儿子每次都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再过不到一个月,石欣就可以回家见到儿子了。他想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长大。“希望儿子健康长大,平平安安。”石欣说。

  3

  大凉山雪地“背弟弟”的小哥哥:

  家里正在建新房

  2018年初,天寒地冻,大凉山9岁半的孩子吉觉吉竹,背着1岁半的弟弟冒着大雪下山,前往易地扶贫搬迁的外公家。图片《下山,哥哥背你去新家》记录的兄弟情让人泪目,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生活令人欣喜。

  在贫困的大山里,许多年幼的孩子都和吉觉吉竹一样,经历了生活的重重考验与磨砺。也在国家扶贫行动中一天天成长,迎接着美好的未来。

  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从山上搬下来不到一个月,吉觉吉竹就顺利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南箐乡中心学校读书了。吉觉吉竹就读四年级,读书努力,但也贪玩,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他的小弟弟跟着母亲在家,一家人开启了新生活。

  (上图)2月2日,吉觉吉竹背着弟弟下山,前往申果乡沙苦新村的外公家。 (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摄)

  (下图)吉觉吉竹和家人从山上搬迁后,在新家附近的学校就读。(陈坤 摄)

  从山上搬下来前,吉觉吉竹一家居住在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这个村海拔2800米,环境恶劣,距离县城80公里,坐班车要5个小时。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深入,大部分村民已易地搬迁到了紧邻县城的新村。吉觉吉竹一家脱贫后,脱贫不脱政策,他们仍享受到了3万元彝家新寨建房补贴。

  吉觉吉竹的父亲吉足什日这几年打工,攒了点钱。2018年,他在山下购买了一户土墙房,并将土墙房拆除,在原址上修建新房,房屋占地82平方米。吉足什日说,他打算将房子建成“一楼一底”,前面有一个小院坝。如今,新房的底层已经基本完工,再过几天就要修上面一层了。

  新房就在公路边上,离现在的沙苦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只有200多米的距离。吉足什日说,这样很方便和村里的亲戚朋友相互走动。新房子离县城只有7公里,交通也很方便。

  吉足什日说,一家人生活正越来越好。

  来源:新华社

来源:新华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步鑫生: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海盐县一个裁缝世家。1981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直面问题、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城市集体企业的生产力。

  • 柳传志:坚守“科技产业化”争创“百年老店”

    35年前,柳传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在简陋的传达室里踏上了人生的全新征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以来,柳传志高举“民族计算机”大旗,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